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通晓
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者/将:带领
C、后罕不烦兵而下/竟:竟然
D、充国旅而还/振:整顿
2、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逾老臣者矣 / 不拘时,学于余
B、行必战备,止必坚营壁 / 不足外人道
C、充国计欲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 / 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D、缓则走不顾 /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
②常以远斥候为务
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
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
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B
4、C
5、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6、①行军时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的壁垒。
  ②朝廷每有关四方夷狄的重大商议,经常请他参与军事谋划,询问计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王二年春,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复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自东收彭越所下城邑,皆复为楚。越将其兵北走谷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五年)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有删改))
1、下列加粗词的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钜野泽中/渔:捕鱼
B、与旦日日出会/期:约定
C、高帝怒,使人梁王/让:责备
D、于是上使使梁王/掩:掩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让而往,往则禽/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B、绝后粮于梁地/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C、于是越引一人斩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D、今期多后/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有见识和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⑤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这从“少年”劝他起事时他的反应及“诛最后者一人”***一儆百的做法可以看出。
B、汉王二年春天,彭越被任命为魏国国相,让他独揽兵权,平定梁地,以往来出没攻击楚军的方式,在梁地断绝楚军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彭越还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C、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又由于吕后进言“诛之”,并设下圈套陷害;廷尉王恬开火上浇油,进“族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D、司马迁认为,彭越出身贫贱却能席地千里,南面称王,他若未被诛,只要一有机会,就有可能大展抱负,让风云变色。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怀 畔 逆 之 意 及 败 不 死 而 虏 囚 身 被 刑 戮 何 哉 中 材 已 上 且 
羞 其 行 况 王 者 乎 彼 无 异 故 智 略 绝 人 独 患 无 身 耳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目。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久之乃/解:消除,平息 
B.谓之曰/逆:迎接
C.因人/屏: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殷勤:巴结讨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可知危不言/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朕欲此迁宅中原/②不如善遇之  
C.①今之举/②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D.①成大功者不谋众/②豫州军虽败长坂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娄公所/舍:留宿
B.非深山之中/特:只是
C.药不二/贾:通“假”
D.信道未/笃:诚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朝市为大隐耳/生物之息相吹也
B.子何疑/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大阉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我本逃名,乃今儿女子所知/重乡党所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C.文章以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反衬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表达了作者厌恶世俗,崇尚归隐的思想。
D.文章末尾,借韩伯休的故事,对娄公求文以显名的所谓隐士行径予以巧妙的讽刺和委婉的劝戒。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1.相比较后世宋儒“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籍,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中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枋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步之典,固将论贤不肖,经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而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事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猥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程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谊,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①制:指皇帝的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当黜天下/陟:提拔
B.于治行/效:表现
C.其骸骨之武健/课:考核
D.皆程君之去/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兴学成材为任/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则有名/以予故,咸以愚辱
C.则贤不肖之论/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所教诸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断句的断句,用竖线表示)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