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下面的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下面的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
(2)诸公其行(   )
(3)其不测(   )
(4)子己为郎中(   )
2.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
C.帝始亲事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公多行/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6.本文表现了乐恢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
1.(1)拘禁 (2)称赞  (3)结果  (4)任命;赐与
2. D
3. C
4.(1)(乐恢)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对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2) (乐恢死后,为他)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十分悲痛。
5.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 恢 以 意 不 得 行,乃 称 疾 乞 骸 骨
6.刚直不阿、忠心耿耿;勤奋好学。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下面的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求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勉励
B.亦诛死 寻:不久
C.如文之士 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 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举措                 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朝         师道不传也久矣
C.言不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     乃使从衣褐
(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虚心纳谏(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臣/德:恩惠,恩德
C.而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臣/而君幸赵王
B.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持璧却立
C.朕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旧绝迹,庆不通/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前/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之者/内:入内
2、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 )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4、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zhí),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世宗享国日久/享国:宴享
B.者多自免去/墨:贪污,不廉洁
C.肉二斤矣/市:买
D.懋卿甚/恚:气愤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这才同意。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选自《宋史·包拯传》)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第,杀而鬻之/只管回去。
B.前守缘贡/以进贡为借口。
C.有犯赃者/犯贪污罪。
D.死不得葬大茔中/茔,坟墓,大茔,大坟墓。
2.下列文句,全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    )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⑤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⑥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③⑥⑦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端州知府轻率地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C.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
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极力推行仁政。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