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明)方孝孺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幾,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岂其虑之未周与?/虑: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幾,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幾:通“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B.①良医之子多死于病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笼络当世之务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太宗闻武氏之***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C
4.C
5.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6.①以为这样天下太平无事了,可是王莽终于夺走了汉朝政权。
②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人,将来要***害他的子孙,就寻找那些有嫌疑的人,尽数除掉。
③难道他们善于救活他人却拙于救活自己的儿女吗?这是因为他们只善于谋求人事而拙于谋求天意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深虑论(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慄,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慝,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施之而交受之/交:交替。
B.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咎:过错。
C.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坠:降临。
D.而惩黛玉之孤僻/惩:恐惧。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②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B.①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②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
C.①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②王夫人固亲于薛氏
D.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②以其罕见之故
3.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能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一项是( )
①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②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
③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④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
⑤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
⑥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普通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
B.《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
C.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
D.节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廖燕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⑥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古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衡其轻重铸之,以利通行。(参看《国语·周语下》)后世遂称借贷生息为“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论语》”三句: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⑤金针:比喻作诗文秘法。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予。⑥顾:岂,难道。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示:给……看。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顾:考虑。
C.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善:友好,亲善。
D.吾已为君遣之矣/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生辄起而排之②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
B.①先生则抚掌自豪②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C.①予其为点之流亚欤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至今学者称焉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项是( )
①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④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C.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D.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几束之高阁/几几:几乎。
B.无虑百数十家/无虑:大约。
C.皆采取而假借之/假借:借用。
D.取《离***》乐府之神理/神理:哲理。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②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B.①然以笃好深嗜之故②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
C.①尝于胸中设一诗境②今之世异于古
D.①皆采取而假借之②取《离***》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能具体体现黄遵宪在诗歌方面主张的一项是( )
①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②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③取《离***》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④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⑤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⑥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少年开始学习作诗,后虽为官四方,到处奔波,却每每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这是介绍《入境庐诗草》诗集内容的由来。
B.诗人认为,在古代的诗人中,能称得上专门名家的,大约有数百家。想抛弃古人的糟粕,而不被古人所束缚,是很困难的事情。
C.在“诗境”“取材”“叙事”三者中,“诗境”强调语言体式和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取材”和“叙事”强调内容方面的问题。
D.诗人认为,古代诗人“不名一格,不专一体”,今人的诗歌也应熔炼出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体式,“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茅坤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嵛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入,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离***》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蒉之对疑于亢。然推孔予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⑥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也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③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⑥荐绅:士大夫。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薄:减轻。
C.特悯其人,矜其志/矜:敬重。
D.予谨识之/识:记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②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①发乎情,止乎礼义②其能遗也之乎
C.①不及飞一镞以相抗②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①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军功的种种现象,表明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兢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藉:借助。
B.冀凭直言鲠议/冀:希望。
C.实愿罄其狂瞽/罄:竭尽。
D.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任:使用。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皆失其举措②吾其还也
B.①幸诸公数相匡救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C.①愚臣处不讳之朝②哀民生之多艰
D.①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
①欲自照,必须明镜。
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③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⑥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下列现象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
- 2.Some people think that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televis
- 3计算( )
- 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 5下所给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 6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为ns2np4,则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XB.H2XC.XH3D.XH4
- 7Our supply of food is ________ now . We’d better store some
- 8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北京菊儿胡同,在2008年对社区用房的改造中,因为采取了“居民民主投票”、“街坊参与”等“公共参与
- 9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天都重合一次 B、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日某一时刻重合 D、晨
- 10能将外界声波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鼓膜 B.听小骨 C.半规管 D.耳蜗
热门考点
- 1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有(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长白山D.江汉平原
- 2材料一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
- 3用三个全等的纸片,将它们拼成一个与全等的图案
- 4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368年、1616年B.1238年、1636年C.1238年、1644年D
- 5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相互作用可生成含氧酸盐,而硫代硫酸盐可由酸性的非金属硫化物与碱性的金属硫化物作用制得。如:3Na
- 6右表为简化的武广高铁线上G1057次高速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站名自武汉起公里数到站时刻离站时刻武
-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旋涡(xuán)B.干瘪(biě)C.纤绳(qiàn)D.愧
- 8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
- 9天津是我国传统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我国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于此。进入21世纪,天津已陆续引进企33家,吸引投资55亿元,建成集
- 10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