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月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君疑之,吴起           谢:道歉
B、起其子武侯               事:侍奉
C、公叔为相,魏公主         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不急之官       捐:撤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A、 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 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 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 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身之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B
4、(1)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2)请试以公主(招亲)挽留他,用这种办法来考察他。(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节选自《梁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刺史殷琰召补主簿——阕:停止,终了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腹心:指亲信
C.由此微有——忤:违反、不顺从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致仕:辞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弗叛道。故学文者必先濬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于治经。愚意欲画以岁月,《易象》《诗》《书》《春秋》《三礼》诸书以渐而及,不必屑屑拘牵疏,务融液其大旨所在。(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      
  【注】①蕲:通“祈”,求,追求。②濬:通“浚”。
2.请概括作者所认为的一篇好文章应具有的两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相传是由谁编订而成?它的编写体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户,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餐投箸        辍:停止。
B.一箧之宝.可数世            资:积蓄。
C.隐之遂阶清级,累晋陵太守    迁:升职。
D.汝若居铨衡.当如此辈人      举:推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6题。( 有删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1.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仆自固无取                  卜:占卜
B、笑侮,收召后学           犯:冒着
C、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 则仆固愿悉陈所得者    中:心中
2. 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抗颜而为师            利乘便,宰割天下
B、至无雪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若定是非教吾子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D、为不敢也决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3.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
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或师焉,或不焉
4.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 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6.翻译: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