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刺史,除业典签。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刺史,除业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武平九年,业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以病卒。
                         ——《北史·循吏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济:成功
B、业固辞不敢           固:坚决
C、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细微:细致、谨慎
D、后寻业断决之处         寻:探究、发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③ 韶乃戏业曰
 ② 寻以病卒         ④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A、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相同。
B、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不同。
C、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相同。
D、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孟业清廉的一组是:( )
① 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② 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③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    ④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⑤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①②   B、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业虽出身贫寒,但他性情清廉严谨,绝不贪图不义之财,他拒不接收同僚盗窃的官绢,因此被元韶任命为典签。
B、长史刘仁之非常信任孟业。后来,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为官,临行时,向定州刺史元韶推荐孟业,并勉励孟业要坚守自己的正直品行。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让州府官员同吃马肉,以便付钱接济家贫的孟业。孟业坚决不肯接受,因此受到了齐高祖的重视,齐高祖想把孟业召到自己身边为官。
D、刘仁之后来到兖州做官,临行时,他向吏部官员崔暹推荐了孟业。孟业后在司州为官时,粮食大丰收,百姓都认为这是孟业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
苟 亏 人 愈 多 其 不 仁 兹 甚 重 罪 亦 厚 当 此 天 下 之 君 子 皆 知 而 非 之 谓 之 不 义 今 至 大 为 不 义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
                             ——《非攻》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加线文字。
答案
CDAB
解析

1、C(“细微”指的是“身份低微”。)
2、D(①中“以”表“凭借”;②中“以”表“因为”;③中“乃”表“于是”;④中“乃”表“才”。)
3、A(③和⑤表明孟业有才干;④表明孟业为人谦逊。)
4、B(A项错在元韶任命孟业为典签,与孟业拒不收官绢没有联系;C项错在齐高祖并未想把孟业召到身边;D项错在粮食大丰收,是孟业在东郡为官时的事情。)
5、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重,罪亦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6、如果损害别人越多,他就越缺少仁爱之心,他的罪孽也就越重。对这个世界上君子们都知道并认为不对的事情,(我们)称它为不义。现在(有的人)大张旗鼓地干着不义的事情,攻掠别的国家,(我们)却不知它错,(反而)跟随并赞美他,称它为义。这能说(我们)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参考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低微,年青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洁谨慎,和他同为官吏的几个人侵占盗窃官府的丝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绝不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孟业被任命为典签。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处理官府的外事,您处理官府的内事,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中书令,临上路前对元韶说:“殿下您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地任用他。其他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他的)手说:“现在我离开到都城,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只能坚守正直,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马瘦弱而死,元韶因为孟业家贫穷,便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要让(他们)多偿付些钱给孟业,孟业坚决推辞不敢接受。元韶于是戏笑地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凭借低贱的身分,低身侍奉您,既然不能做什么有用的事,又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齐高祖给元韶写信说:“典签中姓孟的那个人极能用心尽力,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祖的女婿。刘仁之后来治理兖州,临别对吏部长官崔暹说:“您这个州的人,只有孟业(最贤),应该量才授官选拔推荐他,别的人不可信任。”崔暹向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刘西兖(用为官之地尊称刘仁之)如此钦佩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生性很愚笨直率,只有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认为这是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武平九年,孟业官至太中大夫一职,不久(他)因病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刺史,除业典签。长】;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正伦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人。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              擢第:科举时代考试登第
B言存左史                 左史:官名,唐代左史修记事
C咸上封事称旨            称旨:称赞国君的心意
D承乾抗表闻奏            抗表:抵制君命或廷议,上疏进谏
2.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卿能敦直道                      ③以卿忠直,朕今举卿
②非直当今损于百胜                  ④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  唐太宗认为杜正伦,“忠直”,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
A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B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C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4.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忠直”不复荐在,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
(2):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元,宋哲宗年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         咨:询问。
B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   迁:升官。
C初除谏官,未拜命       除:免职。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2、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梁师成用事
3、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光教以诚         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啖以即大用       或师焉,或不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孝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⑤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登进士第,不就选。
(2)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代理
B.墨者多自免去      墨:贪污,不廉洁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加快,迅速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B.礼官辄表贺                      一鸣辄跃去
C.率夺还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臣请为王言乐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听说他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疏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分)
译文:                                                             
(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B.寡人奉先君之宗庙                     奉:继承
C.王之走狗已具矣                         具:具备,完备
D.宣王谢曰                                   谢:感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今王有四焉                         青麻头伏焉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D.斗趋见王为好势                  如今人方为刀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