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8.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语迟钝,寡言。
9.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万石之谓邪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10.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4分)
(2)其万石之谓邪?(2分)
(3)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有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即使闲居在家,他也要穿戴整齐,(显出一副)端庄严肃的样子。(2)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的人吧?(3)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解析

小题1:“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小题2: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两个“若”都是人称代词“你”。D.“以”①因为;②在
小题3:“无才能却颇受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一句有误:官至“太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小题4:无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十五岁时,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你家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能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封他姐姐为嫔妃,让石奋任中涓官,把他家迁到氏安城的中戚里。
他做官到文帝时,靠积累功劳官职升到了太中大夫。虽然没有文才学问,但他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让他担任九卿之职。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都做到二千石的官职。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恩宠竞然集中在他一家。”就称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末年,万石君回家养老。他作为大臣每年定期参加朝会时,经过皇宫的门楼,一定要下车小步快走(以示恭敬),看见皇帝的车驾, 一定俯身手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子孙做小官,回家时拜见他,石奋一定穿着朝服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责备,(但是)不上正座,面对食案不吃饭。然后儿子们责备有过错的子孙,由辈分高的带领脱掉上衣袒露上身一再谢罪,表示悔改,这才饶过。有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即使闲居在家,他也要穿戴整齐,(显出一副)端庄严肃的样子。仆人也都是一副恭敬谨慎的样子。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年老时,头发都白了,而万石君却依旧健康没病。石建做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探望父亲,暗中询问伺候父亲的人,拿着他父亲的内裤,亲自洗涤,然后再交给仆人,不敢止万石君知道,习以为常。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儿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随便不拘礼仪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整个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的好家风,他不靠政令,齐国就治理得很好,老白姓为他建立“石相祠”。
万石君在汉武帝元朔五年时去世。长子郎中令石建哭得十分悲伤,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后,石建也死了。石奋的子孙都很孝顺,但石建最突出,其孝顺程度超过了万石君。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却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谏论
【北宋】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选自《嘉祐集》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向:先前
B.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奔:追逐
C.顾见猛虎暴然向逼顾:回头看
D.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苟:姑且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必使国君接受谏言;真正能接受谏言的国君,必使大臣力谏
B.国君拥有的地位和权势,使进言劝谏的大臣常常冒着死亡的危险。
C.苏洵认为当代没有推行奖赏进谏者和惩处不谏者的措施,所以国家渐渐衰亡。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说明,赏、刑结合,才能使朝廷众臣直言敢谏
小题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2分)
(2)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4分)
(3)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     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       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       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      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      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    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铖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所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
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
[注] ①市虎成于三夫:市中本无虎,然三人言而成虎。喻流言可混淆视听。②杜邮之戮:秦将白起因受诬陷免职,自***于杜邮。③左衽之虏:指当时北方少数民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衅发萧墙  衅:挑衅
B.彼知正人之功显  显:显扬
C.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谮:诬陷、中伤
D.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 弭:消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B.陛下仁德宽容
C.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D.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行,因上疏曰            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今张角起于赵、魏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②权贵亦多疾之
D.①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燮“忠谏直言”的一项是( )
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②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③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      ④斩司徒,天下乃安
⑤傅燮岂求私赏哉                ⑥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②⑥
5、对原文内容理解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燮认为当时国家动乱,不是由张角、黄巾等人引起,而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B.根据当时的情况,傅燮认为即使张角、黄巾等人的叛乱被平定,如果让宦官专权,忠臣遭害,仍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危险。
C.司徒崔烈打算割让土地求和,傅燮变为***掉崔烈才能使天下安定。
D.傅燮因屡次得罪权贵,被他们怀恨在心,最后他们联合起来将傅燮赶出了京城。
6、翻译句子。
①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②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①。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拄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8、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擅国柄擅;专权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责备
C.信不可不谨也谨:慎重
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绥:安抚
9、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     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④⑤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11、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4分)
(2)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3分)
(3)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
8、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之:到、去
B.于是见穷诘累日见:出现
C.权闻之,幸仪舍幸:皇帝到某处
D.惧于不称称:称职
9、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是仪廉洁有原则的一组是(   )
①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②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③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④ 事上勤,与人恭。
⑤ 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⑥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④⑥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仪是孙权用优待的文书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平定荆州、大败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
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
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赞叹和欣赏。
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从不臧否人物,为人谦辞推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
11、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3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4分)
(3)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