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苹,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小题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始平豪右纵横纵横:任意胡为
B.猛下车下车:到任
C.简召英俊英俊:才能杰出的人
D.劝课农桑劝课:劝说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称代:“王猛”
B.鞭***一吏,百姓上书讼之称代前文的“吏”
C.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称代前文的“刑”
D.时论颇以此少之称代:“王猛”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的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⑤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忧游以卒岁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屈于施政残暴。
C.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D.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小题6: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译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B
小题:C
小题:C
小题:(1)我有幸得到您的照顾,(您)不因为我是远方异族的人而轻视我。
(2)如果(我)死了,您能不能在最后也像当初那样待我?
解析

小题:劝课:鼓励督促
小题:D均为连词,但前一个“而”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就”;后一个“而”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A介词,相当于“跟、同”;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小题:称代“王猛”
小题:①是说苻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⑥为苻坚对王猛的评价。
小题:“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应为“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轻视他。”“少”意为“轻视、看不起”。
小题:无
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苻坚听说了王猛的名望,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当时始平县地方牵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丰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于是苻坚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袍脱粟脱粟: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B.曩胡公按部按部:考察部队
C.墨者多自免去墨者:脸上刺有字的人
D.中人监织造者中人:才和德一般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昨闻海瑞为母寿
公为我献之
B.署南平教谕
呈卷即面署第一
C.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作《师说》以贻之
D.发橐金数千
窥父不在,窃发盆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之代词,它,代“金数千”。
B.诚赤有之 代词,这件事,代前文的“无能救……畏威保位”。
C.闻瑞至,黝之 代词,他,代“海瑞”。
D.率夺还之 代词,他们,代前文的“贫民”。
小题4: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为官刚正不阿有关的一组是(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B.②④⑤⑥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抚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小题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问其家无少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延徽有助焉
②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①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C.①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①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宜礼而用之——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B.各安生业——各自有安全感谋出新职业
C.延徽不自安——延徽(也)不大安心
D.北去之意——逃跑的想法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诫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国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 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恰当的一项是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3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能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于城父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乎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痛苦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用于楚,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亡赵走燕
C.而不能容吾属今之虏
D.人不我信也夫道不修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 “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 “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B.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C.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D.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B. 逾月,掀儿自归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 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 以字呼之而不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孟頫才气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③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④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⑤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⑥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他曾隐居江南,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必会公报私仇,不宜派去查
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判案的时间。
C.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天竺国尊为瑰宝。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他。
1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