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王若虚字从之,京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王若虚字从之,京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命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集》若干卷传于世。                     
节选自《金史•王若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满,老幼攀送攀:拉,挽留
B.奕辈不能夺夺:使……改变
C.若虚自分必死分:分开
D.好问意未惬惬:满意,满足
小题2:下列家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数日乃得行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B.请为立建功德碑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二君其无让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若虚离任时,百姓不分老幼都来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这正说明其得信于民、政绩突出。
B.文章详写王若虚拒绝撰写崔立功德碑一事,意在表现其珍视名节,不趋炎附势的品格。
C.文章中王若虚与同游者所说之言意即:“在尘世中沉沦了一生,没有料到晚年却到达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在此山终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实现了。”
D.通观全文,主要反映了王若虚性格机警善辩的一面。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小题1:C(分:fèn,料想)
小题2:B(为:替、给;  A乃:才/是;  C其:语气词,一定/代词,我;  D以:拿/因为)
小题3:D(全文主要表现王若虚有异才、重名节、不趋炎附势。)
参考译文: 
王若虚字从之,是京城人。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文学很熟悉似的。
承安二年考取经义科进士,调任鹿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县令,都有爱民的政绩。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因人推荐,召入朝廷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奉命出使夏国,还朝后被任命为同知泗军州事,留下来提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宣宗实录》编撰完成,升为平凉府判官。不久,召入朝任左司谏,后来又调为延州刺史,入朝提任直学士。
天兴元年,哀宗奔走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之变发生。各种小人都附和他,请求为他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的名义命令王若虚起草碑文,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若有人稍稍顶撞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立即被***害。王若虚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私下对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说:“现在召我作碑文,我不顺从就会被***害,作了就会败坏名节,声誉扫地,不如一死为好。即使这样,我仍然姑且以道理说服他们。”于是告诉翟奕等人说:“丞相功德碑应当把哪些事写进去?”
翟奕等愤怒地说:“丞相带领京城归降,使上百万的百姓得以活命,这不是功德吗?”王若虚说:“学士的职责是供王立言,把撰写功德碑称作是代王立言,可以吗?况且丞相既然以京城归降,那么朝廷百官都是丞相门下的人。自古以来,难道有门下之人为主帅歌颂功德,而能使后代人相信吗?”翟奕等人不能强制他,于是召太学士刘祁、麻革等赶到尚书省,元好问、张信之将立碑的事告诉他们,说:“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了,请二位不要推辞。”刘祁等坚决推辞并离去。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祁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问,元好问不中意,于是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订几个字,但只是直接叙述事件经过罢了。后来元军入城,功德碑没有建立。
金国灭亡后,他改穿平民服装向北回到镇阳,与浑源刘郁东行游历泰山,来到黄岘峰,在萃美亭歇息,环视同游的人说:“我在尘世中沉沦了一生,没有料到晚年却到达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够在此山终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实现了。”于是叫他的儿子王忠先回去,派另一儿子王恕往前走,看山路的平坦险峻,于是垂足坐在一大石上,坐了很久,闭着眼睛便去世了,时年七十岁。所著文章集于《慵夫集》、《浮南遗老集》各有若干卷,流传于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王若虚字从之,京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津:津,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人:逃避。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3分)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不超过15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孔子认为治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子文(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已:罢免。 (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②犹吾大夫崔子也
(2)阅读上面《公冶长》选段,简述孔子是怎么评价令尹子文和陈文子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子路曰:“桓公***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篇》)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后,召忽自***,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分)
     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3分)
  (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 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 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 其孰为侵官邪? 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 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串等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辟: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同:相同,一样
C.为不治矣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材:有才能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3分)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
(2) 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
(3) 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