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倭寇嘉兴,守宪中以毒酒,死数百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
初,海入犯,焚其舟,示士卒无还心。至是,宗宪使人语海曰:“若已内附,而吴淞江方有贼,何不击之以立功?且掠其舸,为缓急计。”海以为然,逆击之朱泾,斩三十余级。宗宪令大猷潜焚其舟。海心怖,以弟洪来质,献所戴飞鱼冠、坚甲、名剑及他玩好。宗宪因厚遇洪,谕海缚陈东、麻叶,许以世爵。海果缚叶以献。宗宪解其缚,令以书致东图海,而阴泄其书于海。海怒。
海妾受宗宪赂,亦说海。于是海复以计缚东来献,帅其众五百人去乍浦,别营梁庄。官军焚乍浦巢,斩首三百余级,焚溺死称是。海遂刻日请降,先期猝至,留甲士平湖城外,率酋长百余,胄而入。文华等惧,欲勿许,宗宪强许之。海叩首伏罪,宗宪摩海顶,慰谕之。海自择沈庄屯其众。沈庄者东西各一,以河为堑。宗宪居海东庄,以西庄处东党。令东致书其党曰:“督府檄海,夕擒若属矣。”东党惧,乘夜将攻海。海挟两妾走,间道中槊。明日,官军围之,海投水死。两浙倭渐平。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①、敛富人财物亦不赀②。
明年,江西盗起,又兼制江西。未至,总兵官戚继光已平贼。九月奏言:“贼屡犯宁、台、温,我师前后俘斩一千四百有奇,贼悉荡平。”帝悦,加少保。两广平巨盗张琏,亦论宗宪功。
(节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①帑:府库的钱财。②赀:计算、估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叶等巢柘林巢:把……当作巢穴
B.帅其众五百人帅:通“率”,率领,带领
C.海遂刻日请降刻:约定,限定
D.督府檄海檄:公文,文书
小题2:下面四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因相与力排二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初,海入犯,焚其舟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①海果缚叶以献②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①胄而入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严嵩的朋党赵文华督察沿海军务,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胡宗宪和他一起排刘张经和李天宠。
B.擒***徐海的时候,胡宗宪一方面,采用离间的办法,使敌人力量分散;另一方面,贿赂徐海的小妾,使之力劝徐海归顺,最终徐海投降,边乱平息。
C.胡宗宪喜好钱、权,用财物结交严嵩父子,通过在浙江加派“编提”等额外税赋,使得百姓困顿不堪,同时他侵吞公款,聚敛了大量的钱财。
D.胡宗宪主持抗倭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是他人生中的亮点,称得上一位能臣;但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可算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D檄,动词,下公文,命令
小题2:B(B两个“其”都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A①连词“于是”,②介词“经由,通过”。C①连词表示目的“来”,②介诃“因为,。D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小题3:B徐海没有投降,而是重伤被困之下,投海自尽了。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是安徽绩溪人.他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
嘉靖三十三年的时候,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微州府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座岛屿煽动日本倭寇攻打明朝,并且徐海、陈东,麻叶等人以拓林、乍浦、川沙洼为巢穴,每天扰乱海边的郡邑。皇帝任命张经为总督,任命李天宠为浙江巡抚,又命令侍郎赵文华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着宰相严嵩在朝廷内部的援助,非常骄横。张经和李天宠不依附、听从他,只有胡宗宪听从他。赵文华非常高兴,因此两人一起打大力排挤张经和李天宠两人。日本倭寇侵犯嘉兴,胡宗宪用毒酒的计策***伤敌人,***死数百人。等到张经在江泾打败倭寇的头目。胡宗宪援助很有力。
当初,徐海入海做海盗,焚烧掉自己的舟船,向士卒表示自己没有反悔之心。到了沿海,胡宗宪派人对徐海说:“你已经在内心归附了朝廷,吴淞江一带恰好有贼寇作乱,为什么不攻打他们来立下战功呢?况且可以抢夺他们的船只,来为将来发生危急事情做打算。”徐海认为很有道理,回头在朱泾一带攻打贼寇,***掉三十多人。胡宗宪命令属下俞大猷偷偷烧掉徐海的船只。徐海心中害怕,把自己的弟弟送来作为人质,献上自己佩戴的飞鱼冠,坚甲,名剑和其他的玩赏之物.胡宗宪于是(趁机)优厚地对待他,让徐海捉拿陈东、麻叶等人,答应封他永世的爵位。徐海果然捆绑着麻叶来进献。胡宗宪解开麻叶的蝇索,让麻叶写信给陈东谋取徐海,并且暗中把这封书信汇露给徐海。徐海大怒。
徐海的小妾接受了胡宗宪的贿赂财物,也说服徐海。于是徐海又用计谋捉着了陈东来进献,率领自己的部下五百人离开了乍浦,驻扎在粱庄。官军焚毁了乍浦的老巢,斩首三百多人,烧死淹死的到处都是。徐海于是约定日期请求投降,约定之期乏前突然来到,留下士兵在平湖城外,率领手下一百多首领,穿戴着盔甲入城。赵文年等人害怕,打算不答应徐海,胡宗宪强行答应了他。徐海磕头服罪。胡宗宪摸着徐海的头顶,安慰他。徐海自己选择平湖之外的沈庄驻扎自己的部队。沈庄分东西各一处,以黄河作为护城河。胡宗宪令徐海居住顾东庄,在西庄安置陈东的党羽。胡宗宪命令陈东写信给他的党羽说:“督府给徐海下达文书,晚上的时候将来捉拿你们了。”陈东的党羽恐惧,趁着夜晚将要攻打徐海.徐海携带着两个小妾逃跑。在小路上被槊射中。第二天,官军围住了他,徐海跳海自***。两浙的倭患渐次平息了。
胡宗宪喜好功名、权术,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一年都给严嵩送大量的金帛、佣人美女、珍奇罕见、非常精巧的东西.赵文华死后,胡宗宪与严嵩结交得更加密切,威名权利震动东南。然而他创立了“编提均瑶”的方法,在百姓的正常缴纳的税收之外,加收赋税。百姓因此困顿不堪,并且他侵吞的府库的钱财、聚敛的富人的财物也无法计算。
第二年,江西农民起义,胡宗宪又同时掌管了江西。还没有到达。总兵官戚继光已经平定了作乱。九月胡宗宪上奏说:“贼寇进犯宁、台、温等地,我们的军队前后俘虏斩首一千四百多人,贼寇全都荡平了.”皇帝非常高兴,加任胡宗宪为少保。在两广平定大盗张琏,也判定为胡宗宪的功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者以治生为本论
陈确
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国,有家者守其家,士守其身,如是而已。所谓身,非一身也。凡父母兄弟妻子之事,皆身以内事,仰事俯育,决不可责之他人,则勤俭治生洵是学人本事。而或者疑其言之有弊,不知学者治生绝非世俗营营苟苟之谓,即萃野一介不取予学术,无非道义也。
今士鲜不谓明道义,而学未切实,则所为非道之道,非义之义,亦往往由之而不自知。要之,辨此亦自不难。《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自天子至庶人,孰能违之!《中庸》又拈“行素”二字,即同《周官》之指,而语尤近道。能之即居易之君子,不能即行险之小人。《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并极详至。有国者违之,必失其国;有家者违之,必失其家;有身者违之,必失其身。虽所失大小不同,其为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圣贤,则一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斯之谓矣。而岂真一手一足云尔哉!
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而治生尤切于读书。然第如世俗之读书治生而已,则读书非读书也,务博而已矣,口耳而已矣,苟求荣利而已矣;治生非治生也,知有己,不知有人而已矣,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而已矣:而又何学之云乎?故不能读书、不能治生者,必不可谓之学;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亦必不可谓之学。唯真志于学者,则必能读书,必能治生。天下岂有白丁圣贤、败子圣贤哉! 岂有学为圣贤之人而父母妻子弗能养,而待养于人者哉!鲁斋此言,专为学者而发,故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耳。
然则当何以救之曰治生以学为本嗟乎士苟志学则岂唯能读书治生而已哉修齐治平悉于斯焉取之。而有未能者,亦必不可谓之学。故曰:士为志学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又拈“行素”二字拈:取
B.天下岂有白丁圣贤    白丁:不学无术
C.悉于斯焉取之悉:全
D.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但:但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论证“学者以治生为本”观点的一组材料是(   )
①《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 ②《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
③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  ④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
⑤士为志学而已矣 ⑥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确认为王侯治国责在足国,大夫治家责在足家,对于学人来说,要能勤俭治生,但治生不是忙忙碌碌为维持生计而奔波。
B.陈确认为,道义应建立在治生的基础上,有许多儒生自认为明道义而不治生,这种明道义,并不切实,不是真明道义。
C.陈确赞同鲁斋的观点,认为读书治生是学人的本事,读书与治生相比较,读书比治生更重要,治生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
D.陈确批判了世俗和理学家的读书和治生观,世俗治生观的治生是知有己,不知有他人,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
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
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拢扰
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体课,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麴演各逯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乃召邹岐,以既代之。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诸将守以为“兵少道险,未可深入声等锋还士奔   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贼七千余骑逆拒军于鹯阴口,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据武威,曜乃至,儒等犹未达。既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士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日:“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遂前军显美。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余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
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万余骑攻边县。既与夏侯儒击破之,衡及邻戴等皆降。遂上豌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西羌恐,率众二万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其郡守,诸将欲击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民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②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临:州十余年,政惠著闻。黄初四年薨。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设备。②诖(guà):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拒:抵御。
B.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潜:潜伏。
C.敕使阳退阳:假装。
D.郡人未必悉同悉:全,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既采取的巩固边防的措施的一项是    (       )
①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②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黄华、鞠演各逐放大守,举兵以应之
④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
⑤遂上疏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
⑥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时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没有去。魏国建立后,去征讨张鲁,太祖移民充实河北地区,人民恐惧***动,扰攘不安,张既采取措施,给予安抚,民心安定。
B.当时,由于凉州、卢水一带的羌族部落纷纷反叛,致使河西一带遭到严重***扰,文帝十分担忧。于是便召来邹岐替代张既的现有职务,而让张既专门统军平定叛乱。
C.酒泉郡的苏衡谋反,同时串通羌族的豪强邻戴等少数民族一万多人马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同夏侯儒带领军队前往迎击,大败敌人,致使苏衡、邻戴等头目投降。
D.张既在少数民族聚居且没有完全归化、动乱频仍的地方任职二十多年,其间他因地制宜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效果显著,影响广泛。黄初四年去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同“邀”,求,求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於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己,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之。国人大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注释]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行不町不孰孰:深思熟虑B.害太子建,欲去之去:除去、去掉
C.屏王之耳目屏:摒弃、撇开D.以说其国说:取悦、讨好
小题2:全都体现费无忌行事阴险诡诈的一项是(  C  )(3分)
①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   ②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③工说,使太子居于城父   ④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
⑤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今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
⑥吾几祸令尹,,郄宛将***令尹,甲在门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3》)
(2)我且何以给待之?(3分)
(3)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留 侯 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倔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是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慈父见背
B.无故加之而不怒顷襄王怒而迁之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此子房教之也风之积也不厚
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例子中人物有“过人之节”的一项是(    )
(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3)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4)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5)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A.(1)(4)(5)B.(3)(4)(5)C.(2)(3)(4)D.(1)(3)(4)
小题3: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主要就张良得书于圯上老人一事进行评论,文章开篇总括全文大意,指出大勇之人,在于有过人之节。
B.文章以张良教高祖能忍,佐其成就大事来回应论点。文章结构严谨,文笔奔放,收束稳妥自然。
C.苏轼怀疑张良身材魁梧奇伟,后来发现他的容貌竟然像妇人女子一样,所以又认为张良就应该是这样。
D.作者认为圯上老人使张良成就大事的不是书,而是通过这件事情磨砺了他能忍的性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