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D.吴王还自伐齐
骤救倾以时                             不自安恬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C(遂:判断)           
小题2:B(A、副词就/判断是   B、两个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 所以/介词 及  D介词 从/代词 自己)
小题3:A(“嘲弄”“逼其告老还乡”不完全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从齐国胜利返回后,就责问申胥说:“过去我们先王圣明有德,通达天意。就象两个农夫并排耦耕一样,和你共理国事,象铲除四边的蒿草一样打败了楚国,在楚国立下了威名,这是你的力量呵。如今你老了,不能自己安于清闲快乐,在家呆着总想要在吴国干些坏事,出门在外就让我的百姓去犯罪,扰乱法度,来祸害吴国。如今上天给吴国降福,齐国降服了。我怎么敢自己夸功,这是由于先王的军队,得到了神灵保佑。我大胆告诉你这个消息。”
申胥解下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世世代代有辅佐的良臣,来帮助决断疑难,考虑得失,所以不至于陷入大难。现在你抛弃老臣,接近年幼无知的人合谋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违背天意。这样的不违背,是灭亡的阶梯。上天所抛弃的,一定在眼前给点儿小欢喜,长远一看就要有大忧患。您如果不战胜齐国,反而会心里有所觉悟,那么吴国还可以继世图存。我们先君凡是取得成就,肯定有他取得成就的条件;没有取得成就,也有他抛弃成功条件的原因。能用良臣辅佐,才能保持圆满的结局,而且能及时拯救失败。现在您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可是上天赐予的福禄却屡屡来到,这说明吴国的天命不会长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隐,看到您被越国擒住,我请求先死。”于是就自刎了。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东大门,让我看到越国侵入,吴国灭亡。”夫差大怒说:“我不能让他看到什么。”就让人取来申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里,投入长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假:借用
B.范方将其骑归将:率领
C.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趣:拥有,占有
D.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要:半路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城高厚,多谷米不出,火且尽
B.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C.因为刘备失去了徐州,所以程昱在刘备投奔曹操之际多次劝说曹操***掉刘备。
D.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坐:因……犯罪
B.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从:跟从
C.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次:驻扎
D.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致:达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会天久雨,粮且尽
②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C.①乃因裴寂告高祖
②因击沛公于坐
D.①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D.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méng)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炯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祎欢饮沉醉,为修手刃所害,谥曰敬侯。
评曰: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     泰:安定
B.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易:改变
C.祎欢饮沉醉,为修手刃所害    手:持,拿
D.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假: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A.和遣开后鹿车给之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B.而祎晏然自若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
C.和问之,知其如此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D.而亮特命祎同载费祎宽济而博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允与费祎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董允向他父亲要车,他父亲给了他一辆很小的车,董允不高兴,费祎却毫不计较地先上了车。
B.费祎出使东吴,东吴的诸葛恪、羊炯等人才博果辩,论锋难至,虽然费祎也辞顺义笃,据理以答,但终究还是不能说服他们。
C.对于经常闹矛盾的魏延、杨仪,费祎总是分别予以劝解。所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国能充分发挥他们两人的才能,主要靠费祎的帮助扶正。
D.费祎等都承袭诸葛亮的成规,没有加以改动,虽然因此边境安宁,邦家和一,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以清静无为为本的治理小国的方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抑本成败之迹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
小题2: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宣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鞋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骼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刀笔:文书。
B.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必:假使,果真。
C.朕诚无所爱爱:爱护。
D.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除:任命,授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太宗论功行赏,在殿上把长孙无忌等人酌爵位、封邑进行宣逮!让众臣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解释不能凭着私情让他的叔父李神通和功臣同赏。
B.房玄龄等人善于谋断,因此李世民认为他们的功劳并不小于他的叔父,论功行赏应当在李神通的前面。
C.唐太宗认为设立官员分掌职务,为的是人民,因此应该选择有才能的来用,当然,个别旧部下可在掌管国家大政的原则下让他们任职。
D.唐太宗以身作则,常常暗自鄙视以前的帝王弄虚作假,坚决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源清而流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4分)   
译:
(2)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5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