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不就。延熹元年,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后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令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停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必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州郡召举孝廉举:推荐,推举 |
B.累迁敦煌太守迁:升职 |
C.辞疾不到辞:推辞 |
D.视事三年视事:审视事情 |
A.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之官,道经荥阳之二虫又何知 |
C.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D.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南冥者,天池也 |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2)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强盗)说完就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
(2)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
解析
小题1:2分
小题2:2分
小题3:2分)(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小题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2分)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不就。延熹元年,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人如不能举 ⑵地方千里
⑶自矜功伐
小题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 |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同上 |
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
小题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分)
⑵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分)
⑶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
小题4:从选文来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你又是怎么看待项羽这一人物的呢?(4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C.常以身翼蔽沛公 | D.使使以闻大王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②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④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黥:脸上刺字。②趣:通“趋”,趋向,奔赴。
③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④筹策:谋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 |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受挫折,折损。 |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
A.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 吾其还也 |
B.① 遂成竖子之名②是寡人之过也 |
C.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
D.①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② 以其无礼于晋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3分)
译: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译:
(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段(一)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
B.语段(二)认为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 |
C.两选段中孔子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尽孝道。 |
D.我们只要做到孔子所说的“无违”,就是真正做到了“孝”。 |
答:
最新试题
- 1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图中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A.B.C.D.
- 2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碳酸钠的俗名叫小苏打可中和胃酸Ⅰ错;
- 3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用铊盐进行投毒事件,引起警方高度重视。铊(TI)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
- 4—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 _______. [
- 5如图所示,O是矩形对角线交点,过O作EF⊥AC分别交AD,BC于E,F,若AB=2cm,BC=4cm,则四边形AECF的
- 6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_________的。如图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
- 7计算:(1)(5a2-ab+1)-(-4a2+2ab+1); (2)x-12[x-13(x-9)]-16(x-9)
- 8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
- 9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 (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底面
热门考点
- 1下图是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四羊方尊。[ ]
- 2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2的溶液中的c(H+)是pH=4的溶液中的c(H+)的2倍B.等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大
- 4一根均匀木杆放在一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外边的那部分长度是木杆全长的1/3,如图所示.(1)在木杆伸出端的B点加一
- 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用玻
- 6There ____an English film here tomorrow.A. has B. wil
- 7有一定长度的木板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长木板上面放置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B.A、B、C的质量分别是mA=mB=mC=0.2
- 8简答题。1、《台阶》一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 9【题文】仿照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三句话,和上下文内容衔接贴切顺畅,句式与划线部分相同。(6分)徒有万般“羡鱼”心,
- 10The mother asked her son _____. [ ]A. what did he do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