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①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②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蛮貊:我国古代对南方和东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②丞相:指秦桧。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丐留不获丐:赐予 |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项目 |
C.谋中以危法中:中间 |
D.属登母死舟中属:恰逢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他去静江府监狱。 |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
(1)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译文 。
(2)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译文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
(2)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
解析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高登传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
B.擢太子率更令擢:提拔 |
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 |
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 |
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
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C.乃奏记求罢去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 |
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 |
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 |
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弓马便:熟习。 |
B.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
C.以逼东都逼:逼近。 |
D.世充却还却:表示转折。 |
A.以其众归密其孰能讥之乎 |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引以为流觞曲水 |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
D.将军张童儿告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裴仁基本人叛变。 |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5分)
译文: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5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1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2。’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
①工:官吏。
②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蹶(guì),动。泄泄(yì yì),多言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平治天下平治:使……太平,治理好 |
B.而仁覆天下矣覆:覆盖,遍及 |
C.丧无日矣丧:灭亡 |
D.言则非先王之道者非:不是 |
A.不以规矩君子所以异于仁者,以其存心也 |
B.责难于君谓之恭仲尼岂贤于子乎 |
C.不仁而在高位非其鬼而祭之 |
D.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
A.本文借用规矩成方圆、六律对于正音的重要性,来说明行仁政对于平治天下的重要性。 |
B.从本文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政治,推行先王之道,就不会犯错误。 |
C.本文运用类比来说明,复行先王仁政,仁德就会遍布天下百姓。 |
D.本文指责了不相信国君能行先王之道的人,这体现了儒家“人人心中皆有仁义”的观点。 |
(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A.《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的。它议论正大,气盛言宜,对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
B.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特色。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骈体赋到唐朝已经有转散的趋势。《阿旁宫赋》虽有铺陈,但不堆砌。 |
C.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中成就较高的作家,他善于借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细心刻画,寄寓真情,读来真切生动,回味无穷,《项脊轩志》即是其代表作。 |
D.晚明的小品文有较高的成就,其中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吸收了《战国策》《孟子》的长处,雄辩滔滔,气势纵横。 |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 |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分)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3分)
小题4: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2分)
小题5: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和特点。(3分)
最新试题
- 1已知直线l1:y=xsinα和直线l2:y=2x+c,则直线l1与l2( )A.通过平移可以重合B.不可能垂直C.可能
- 2亚洲气候具有 、 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 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C.
- 4树根下有一蛇洞,树高15 m,树顶上的一只苍鹰,它看见一条蛇迅速向洞口爬去,与洞口的距离还有3倍树高时,鹰向蛇扑过去,如
- 510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如下:25分,26分,27分,27分,26分,26分,28分,29分,30分,27分,
- 6计算:1a-1+1a2-1的结果是( )A.a2+a-2(a-1)(a2-1)B.a+1a2-1C.a+2a2-1D.
- 7如图,点A、B在⊙O上,直线AC是⊙O的切线,OD⊥OB,连接AB交OC于点D.(1)求证:AC=CD;(2)若AC=2
- 8课内精段阅读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
- 9解方程:x2-3|x-1|-1=0
- 10Riding was the favourite activity of Thomas Jefferson, who w
热门考点
- 1【题文】在区间(1, +∞)上为减函数的是
- 2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容易导电的: [ ]A.金属 B.橡胶 C.塑料 D.玻璃
- 3 ______ the assignment said above, you have to write a 200-w
- 4图是环卫工人用的垃圾夹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
- 5阅读理解。 A new supermarket put on a notice inside the entra
- 6What a table! I"ve never seen such a thing before.It is ____
- 7在同一时空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本,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产技术条件不同B.出售产品的价格
- 8据下图回答。(1)此图为_______模式图。(2)当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肉内的[ ]______
- 9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A.用进废退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基因频率
- 10下列事实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蔗糖是白色固体,说明分子用肉眼可以看见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