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5分)
(2)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
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核心考点
试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19分)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疆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事良久语:交谈
B.景监以让卫鞅让:谦虚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缘法而治者缘:沿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商鞅很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③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④语数日不厌
⑤吾君之欢甚也                   ⑥功不十,不易器
A.①③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治理国家的兴趣,喜欢钻研那些刑罚和吏治的学说,深得魏国国相公叔座的赏识,并且在其府上做了中庶子,荣耀一时。后来商鞅投奔秦国不久,公叔座就去世了。
B.商鞅在秦国东扩领土时到了秦国。为了将自己的才学有所施展,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直接去面见秦孝公。然而秦孝公起初并不认可他。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
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意义。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变法改革的国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5分)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诫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去得过辉煌成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jui杙yi、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B.莫不病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分)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 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① 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②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傅嘏(gǔ),字兰石。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非全军之长策也全:整个,全部
B.是以相赏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谢之不暇谢:道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败于官渡
B.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纵一苇之所如
C.袁绍不用田丰之计悉宥之
D.弟昭时为监军卒为所笑
小题3: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3分)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
⑤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5分)
                                                                               
                                                                             
(2)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甘  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错判官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3分)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