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开禧用兵,金人窥散关急,道传以诸司檄计事,道闻吴曦反,痛愤见于形色。遣其客间道持书遗安抚使杨辅,论曦必败,曰:“彼素非雄才,犯顺首乱,人心离怨,因人心而用之,可坐而缚也。诚决此举,不惟内变可定,抑使金知中国有人,稍息窥觊。正使不捷,亦无愧千古矣。”曦党以曦意胁道传,道传以义折之,竟弃官归。曦平,诏以道传抗节不挠,进官二等。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初至,即按部劾吏之贪纵者十余人,胥吏为民害者,大黥小逐百余人,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弛负钱一十余万缗。夏大旱,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仇;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遂条上荒政,朝廷多从之。与漕臣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摄宣州守,行朱熹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诸郡翕然应命,人蒙其利。
广德守魏岘劾教官林庠委堂试而任荒政,挟漕臣以凌郡守,且言真德秀轻视朝廷,自专掠美,乞远之。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引疾乞去,不许。召令奏事,再辞,又不许,遂入对。上自宫掖,次及朝廷,以至侍从、台谏阙失,尽言无所讳,帝不以为忤。除兵部郎官,辞未就。监察御史李楠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诏特转一官致仕,谥文节。
道传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于经史未有论著,曰:“学未至,不敢。”于诗文未尝苟作,曰:“学未至,不暇。”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五》)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蓬州教授徙:调任 |
B.道传以义折之 折:拒绝 |
C.于是出知真州 知:任职 |
D.朝廷多从之从:听从 |
①玩索义理,至忘寝食 ②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
③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 ④弛负钱一十余万缗
⑤于诗文未尝苟作
A.②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A.李道传听说吴曦造反的事后,在给杨辅的信上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虽然他作逆兴乱,但是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 |
B.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于是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有才能的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 |
C.李道传在真州任职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只是“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这件事,就使当地人心马上稳定了下来。 |
D.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
(1)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5分)
(2)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注意:“力辩”“坐”,“自代”宾语前置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注意:“虽”“从学者”“遗书”各1分,整体通顺2分。)
解析
小题1:【折:说服。】
小题1:【①是勤奋读书。⑤是说他作诗文的严谨态度。】
小题1:【应该是做了三件事后,人心才开始稳定下来,还有前边的修城墙等。】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亲李舜臣,曾经任宗正寺主簿。道传小时候端庄稳重,年龄稍大后读河南程氏的书,推究探析义理,以致废寝忘食,即使在暗室之中,他也正襟危坐,一派严肃的样子。庆元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利州司户参军,又改为蓬州教授。
开禧年间北伐时,金兵急切地想攻取散关,道传因各司发檄文之事,路上听说吴曦造反,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在动作和脸色上表现出来。于是派遣门客走小路给安抚使杨辅去送信,论说吴曦必然失败,信中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作逆兴乱,(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如果决定了这一措施,不仅内乱可以平定,而且也使金人知道中原有人,稍微止息入侵。纵然不胜,也无愧于千古了。”吴曦的同党拿吴曦的旨意来胁迫道传,道传以道义将他们说服,他们最终弃官而归。吴曦叛乱被平定后,皇帝因为道传坚贞不屈,下诏将他进官二等。
这时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能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于是请求外出任职,出知真州。城墙毁坏,道传命人用砖砌起,筑起两道石坝来护卫沿江两岸的居民,加深两条护城河,又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人心开始稳定。又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监公事。刚到任,他就弹劾所属的十几个贪官,被施以墨刑驱逐出境的小吏有一百多人,释放了二百多个被滥捕入狱的犯人,放免了十万多缗的债钱。夏天大旱,道传应诏陈说纸币的改换令官民恨之入骨,钞法施行造成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盘剥的情况,都切中时弊。于是逐条呈上治荒策,朝廷大都听从。与漕臣真德秀赈济灾荒,道传分管池州、宣州和徽州,严冬时节,穿行在风雪之中,即使是偏远的山乡村野也一定要到达,很多人依赖他得以保全性命。摄宣州太守,推行朱熹的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等郡都纷纷响应,百姓因此而受益。
广德太守魏岘弹劾教官林庠放弃堂试而任救济之职,挟持漕臣欺凌太守;而且说真德秀轻视朝廷,独断专行且夺取别人的功绩、美名,请求远置他。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道传称病离朝,未被允许。皇帝召他奏事,再推辞,又未被允许。于是他入廷奏对,上自宫中,次及朝廷,一直到侍从、台谏,其中的缺失,他和盘托出,无所顾忌,皇帝也不以为忤逆。授兵部郎官,辞谢没有就任。监察御史李楠窥视当权者的意旨,请求授道传节度使镇蜀,于是道传出任果州。到达九江时,患病去世,卒年四十八岁,皇帝下诏特赐转一官退休,谥号为文节。
道传从蜀来到东南,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他笃于实践,气节高超。没有经史方面的论著,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不敢写。”对待诗文也未尝随意创作,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没有时间创作。”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核心考点
试题【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RR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
D.齐国***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4分)
译文: ▲
(2)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分)
译文: ▲
(3)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译文: ▲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①,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节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以此非诮高祖。非:非常 |
B.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厌:满足 |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数:多次 |
D.是岁,镇州大旱、蝗,是:代词,这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其子,继母则提剑追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辱骂对方,甚至抓捕***死他们。高祖屈己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
(1)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译文:
(2)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译文:
(3)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
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考:考察 |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按:查办 |
C.帝感悟,即报许报:报告 |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遮蔽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②遂见用于小邑 |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4分)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6分)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可矣……?” 对:回答。 |
B.比降北之罪。 北:向北。 |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奔赴火场。 |
A.越王问于大夫文种 于:从。 |
B.何不试焚宫室 何:怎么。 |
C.比死敌之赏 比:比照。 |
D.乃下令曰 乃:却。 |
例句:罚严而必
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
B.吾尝终日而思矣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蟹六跪而二螯 |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
C.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
A.从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节选自《师旷劝学》)
最新试题
- 1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
- 2118. --- How do you _____ your spare time? --- Travelling,
- 3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等质量的烧杯,杯内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稀H2SO4,往左烧杯里加入0.44克CaO,要使天平重新平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生物质产业展现能源生机 石元春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已不能满足大量和集中供能的需要
- 5该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完成问题。小题1: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岷江②额尔齐斯河③松花江④海河B.①大渡河
- 6Her sister went on a picnic with a friend of _______.[ ]
- 7浙江某知名制鞋企业在历经6年艰难抗辩后,终获对欧盟反倾销案的胜诉,被征的反倾销税全部退回。我国企业的这一胜诉启示同类企业
- 8甲、乙两人玩套圈游戏,套中的概率分别为0.7和0.8,如果每人都扔两个圈.(Ⅰ)求甲套中两次而乙套中一次的概率;(Ⅱ)若
- 9、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a+b>0B.a+b<0C.ab>0D
- 1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1)黄河发源于 山,注入 海。(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
热门考点
- 1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其价态为+3价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
- 2She will tell us why she feels so strongly that each of us h
- 3The plant is dead. I _____ it more water. [ ]A. will giv
- 4△ABC中,A=π3,BC=3,则△ABC的周长为( )A.43sin(B+π3)+3B.43sin(B+π6)+3C
- 5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7
- 6The other night, I had to go to a meeting, which lasted past
- 7More than _______ children took part in activities last mont
- 8下列溶液中微粒的关系正确是( )A.相同浓度的NaX和NaY两种盐溶液,若c(X-)=c(Y-),则酸性HX>HYB.
- 9读2008年我国人口数量及其构成表,回答8~9题。8.我国2008年的人口数据说明A.我国劳动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适莽苍者(往)而征一国(夺取)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称赞)B.生生所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