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吏 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①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吏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昼夜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注】①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厥可已稽:考查
B.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滋生繁衍
D.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厉害。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了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夺,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小题4:将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译:
(2)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3分)
译: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百姓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2)上天生养了这些子民,(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才”在这里是有才能,有本领。
点评: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高一时候起就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发生在作者所设想的美好的上古时代,君王想选用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不是批评。⑥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
点评: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 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 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 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小题3:
试题分析:不肯出山做官的“才且贤者”并非“高隐大山深谷”的“上世之士”,此段开头说“后世”。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 “乱”作乱;“由”由于;“竭”耗尽;各1分,共3分(2) “斯”代词,这些;1分,“为业”从事的职业;1分,“食力”自食其力;1分,共3分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核心考点
试题【吏 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小题1:“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                  ,“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                。孟子以               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从结构角度填空)。(3分)   
小题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荀勖传
荀勖,字公曾,汉司空爽曾孙也。父肸(xī),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①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 “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内 安阳,诚宜深责。而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武帝受禅,封勖济北郡公。
久之,进位光禄大夫。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②,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繇、胡毋敬为法。
勖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退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汝等亦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其不能决疑处世者,及时遣出。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之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然为人佞,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时议以勖倾国害时,为佞臣孙资、刘放之伦。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岐嶷:幼年聪慧。②牛铎:牛铃。亦指牛铃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余岁能属文属:连缀,写
B.孙佑不内安阳内:同 “纳”,接纳
C.以母忧上还印绶忧:忧虑
D.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倾:颠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众乃从之勖乃奉诏视职。
B.而事有逆顺退而语诸子曰
C.得赵之牛铎则谐矣孙资、刘放之伦
D.以母忧上还印绶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部能表现荀勖“有才思”的一组是
①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②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③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     ④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
⑤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         ⑥及掌乐,音韵未调
A.③④⑥B.①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时荀勖和中书令张华一起按照汉刘向的《别录》整理古籍,后又设置博士弟子, 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毋敬为典范。
B.荀勖有治理之才,因下令罢除不称职的官吏,所以只做了一个多月任尚书令,就上缴印绶辞职了。
C.荀勖为人耿直,曾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废除贾妃,不要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用刑的轻重,当时的人极力赞美他的正直。
D.荀勖做事小心谨慎, 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参与了诏令大事,又能揣摩皇帝心思,始终受到皇帝的宠信。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3分)
(2)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4 分)
(3)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 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不受谢:表示歉意,道歉
B.死,妻子徙边考:通“拷”,拷打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膺语:告诉
D.膺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⑥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膺结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
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掉。
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后果如其言。
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5分)
(2)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①浑之八世孙也。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②,据有府库。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旬日之间,众皆归散。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李冲贵宠,与羲姻好。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
注:①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②管龠:锁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李孝伯以女之 做……妻子
B.羲白虎幡慰郭邑把东西送给别人
C.智度奔颍川,寻擒斩被
D.羲皆申表称荐,时论之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魏将作大匠浑八世孙也B.要以全制
石率精锐攻州郡所信
C.可严兵设备,待非常D.众心
石有备,乃止                       食尽城溃,克之
小题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郑羲明智的一组是(  )(3分)
①遣羲参石军事                    ②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
③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   ④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⑤羲皆申表称荐                     ⑥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不马上入城。郑羲告诉元石,军机之事,贵在神速。现在常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以便全面控制局势。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
B.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郑羲还告诉元石,常珍奇虽然投降,但面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防意外。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在救火时发难。幸亏元石有防备, 常珍奇只好作罢。
C.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于是退军至陈、项,本打算退军长社,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意于此。郑羲则认为张超坚持不了多久,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元石不听,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再来攻打张超,结果无功而还。
D.十五岁的阳武人田智度妖言惑众,扰乱京索。朝廷因为郑羲深得河南老百姓的信任,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智度当即被擒拿斩***。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3分)
(2)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3分)
(3)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范)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君聚书万余卷,强力笃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门内之治肃如也。及施于为政,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而世之能观其内者亦少也。始为江都,会岁旱,张若谷为扬州,遣吏数人与君皆出视民田,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若谷初不是之也,君持旱苗力争,乃卒是君所白。吴遵路、蒋堂为淮南转运使,使君护河役,君往视之,还言河不可为,遂罢君,用他吏护役。而河果不可为。二人者,其初皆怒,已乃感寤。共荐之。而当是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向意于卑辞貌、烦飨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君乃独推息发教化之意,以简易自守。故为云安主盐利,而议蠲盐课以数万。为临江,以兴学教人为先,而厨传宾客之奉,十去其七八。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讪君,君不为之动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凡君之所既立,可谓有士君子之行非邪?自不遵先王养士用人之法,而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故君之事予喜为之见于文使后之君子得览焉君于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三卷藏于家。其铭曰:君性温温好退持卑及其临事择义而为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行己有常,在官无疵。曷以知之?视此铭诗。(节选自曾巩《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
【注】①肃如:肃然,恭敬整饬貌。②飨:用酒食款待。燕:通“宴”,宴会,以酒食待客。③干:求。
④蠲:juān,减免。⑤厨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驿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谷初不之也是:认为正确,肯定
B.驰骋于虚名驰骋:追逐,追求
C.以其故能士大夫倾:使倾慕,使钦佩
D.或出语君讪:羞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干天下誉君不为动也
B.二人,其初皆怒而士在闾巷之间
C.谨法能持廉名于世其故能倾士大夫
D.十去七八正行直道如此
小题3:对末段划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之事 / 予喜为之见于文 / 使后之君子得览焉。
B.君于文/章尤长 / 于诗有集 / 三卷藏于家。
C.君性温温 / 好退持卑 / 及其临事 / 择义而为。
D.一世之弃 / 君独从之 / 一世之慕/ 君独违之。
小题4: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
B.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
C.曷以知之
D.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端好学,为人恭逊质检,能自修饬,管理家事很严谨,治理政事严谨执法而能保持廉洁之名,然而世上能真正了解他的不多。
B.范端在江都为官时,实事求是向上级报告旱情,认为淮河不能兴劳役治理,上级长官先是不满,后来了解了实情就共同推荐他。
C.当时官吏有的聚敛于民,有的治民立声威,有的千方百计讨好结交宾客,范端坚决反对这些人的做法,博得了天下的称誉。
D.范端任云安官时,提议免除百姓数万钱的盐税,任临江地方官时,重视兴学教人,对用于招待宾客的供给,则减掉了十分之七八。
小题6: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3分)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