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 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     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   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比:并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不赂者以赂者丧
B.文侯问于群臣曰/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富贵者骄人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抱明月而长终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④钟声不比乎?左高。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魏成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并愤然与之绝交。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
小题2: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
小题3: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小题4: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小题5:(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2)这个句子中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3个小题,首先要理解善于”纳谏”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魏文侯的行为,却不能体现善于”纳谏”。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 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 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释】1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2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昱爵。3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面:当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组是(3分)(    )
①见之者莫不讪笑                     ②以灯檠投之
③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④试之文,立就。
⑤正襟危坐,啸歌古人                 ⑥宰天下竟何如?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孟子》阅读(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小题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1分)才能让老百姓      。(1分)(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小题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具体措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求署字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束以法遽:立即
C.文炳,不许辞:推辞
D.吾不为国死边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炳明于听断,恩济威
勇气闻于诸侯
B.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
公子自骄而功之
C.疾笃,洗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D.吾死瞑目矣
不可,因而刺***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董文炳处事机智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
③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   ④穷寇可以计擒
⑤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               ⑥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
A.①②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冉有、季路于孔子曰谒见
B.无乃尔是与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
D.危而不持,而不扶跌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其身也,则耻焉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C.既来之,则安彼竭我盈,故克
D.昔先王为东蒙主五十步笑一百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_____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而欲出者怠:懈怠
B.不出,火尽且:将要
C.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此余之所也得:心得
小题2:对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②③相同,①④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忧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而其见愈奇D.火尚足以明也
小题5:对上面两段文言语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游览褒禅山前洞和后洞的情形,突出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第一段末,作者在懊悔自己未能尽游览之乐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
C.第二段由“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强调了在“志”、“力”、“物”这三个成功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