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天瑞》)
【注】 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卫适:到;往
B.逆之垅端逆:阻挡
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喻:明白;了解
D.矜巧能,修名誉矜:夸耀;自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生无所息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君子息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面之而叹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乃仰而应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题3: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D.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4分)
②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4分)
③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勤行、竞时、妻子、句意)
(2)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胥、惫、佚、句意)
(3)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与、知所与、去、句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逆:迎、迎接、迎着。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的“逆”应为“迎、迎接、迎着”的意思,把“阻挡”代到原文中去,翻译成“在田埂的一头拦住他,面对着他感叹道”似乎也讲的通,所以此题还是有难度的。此时可以结合一些成语断定,如“目逆而送”。再如此题的“喻”,可以想到“不可理喻”。
小题2:
试题分析:A.“所”和动词结合,名词性结构/名词,处所,地方;B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C代词/主谓之间;D修饰关系/假设关系。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比如本题中的“所”应重点区是名词、还是作所系结构,所字结构是作宾语还是作定语;“焉”要区分是作代词、副词、还是兼词、助词;“而”要区分是顺接、并列还是转折;“之”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的”,还是“主谓取独”,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句“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所)失的,这两种人都不值得赞扬,只有圣人知道所赞扬的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关键词语“所与”“所去”的翻译为“所称赞的人,所反对的人”,选项指代出现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竞时——争取时间,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拾穗行歌——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2)胥——都,惫——疲惫,佚——安逸(通假字,通“逸”)。(3)与——赞扬,去——反对,所字结构的翻译。
【参考译文】
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
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有高起来的地方,好像是墓穴,又像是土丘,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离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功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帝疾大渐,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辛卯,葬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开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出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贴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气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
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如神,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善恶恶恶:憎恨,疾恨
B.徒为生民之患患:担忧
C.士诚器小器:器量
D.燕都既举举:被攻占
小题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安吾民斧斤以时入山林
B.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蟹六跪而二鳌
C.志骄则好生事水至清则无鱼
D.以为之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体现朱元璋“料敌如神”的一组是
①统一方夏,纬开经文                             ②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
③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                       ④友谅志骄,士诚器小
⑤扩廓贴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 ⑥张、李望绝气穷,不战而克
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答:                      
⑵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答:                      
⑶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母以孝闻,亲殁,庐墓终丧。宪宗初,擢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请间言:“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今不闻进
规纳忠,何以知天下事?”帝曰:“韦处厚、路隋数上疏,其言忠切,顾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宰相不能诘,下群臣议,处厚发十难诮其迂谬,平叔愧缩,遂寝。
敬宗初,李逢吉得柄,构李绅,逐为端州司马。其党刘栖楚等欲致绅必死,建言当徙丑地。处厚上言:“按绅先朝旧臣,就令有过,尚当祓瑕洗衅,况被谗乎!”绅繇是免。方天子荒暗,月视朝才三四。处厚入见,即自陈有罪,愿前死以谢。帝曰:“何哉?”对曰:“臣昔为谏官,不能死争,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于法应诛。然所以不死者,陛下在春宫,十有五矣。今皇子方襁褓,臣不敢避死亡之诛。”帝大感悟,赐锦彩以慰其意。
后禁中急变,文宗绥内难,犹豫未即下诏,处厚入,昌言曰:“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谕。无违旧章者。帝虽自力机政,然骤信轻改,摇于浮论。处厚尝独对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宰相,凡所奏可,而中辄变易。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即趋下顿首,帝矍然曰:“何至是?卿之忠力,朕自知之,安可遽辞以重吾不德?”处厚趋出,帝复召问所欲言,乃对:“近君子,远小人,始可为治。”
大和二年,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处厚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刚于御吏,百僚谒事,畏惕
未尝敢及以私。推择官材,往往弃瑕录善,时亦讥其太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掇其粹要掇:通“缀”,连接
B.李逢吉得柄,构李绅构:陷害
C.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畋:打猎
D.文宗绥内难绥:平定
小题2:下列选文中的文句与后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天下事一言以蔽之
B.为翰林侍讲学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遽辞以重吾不德申之以孝悌之义
D.处厚姿状如甚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处厚沉静缜密,为人们推崇。他多次上秦折给皇上,所言忠诚恳切,但他不事张扬,以至礼部尚书李绛误以为皇上听不到忠谏。
B.韦处厚忠心耿耿。穆宗皇帝不喜欢读书,韦处厚就摘录《易》《书》《诗》等书中的精华,呈献给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帮助。
C.韦处厚敢据理力谏。当李逢吉的党羽想置李绅于死地,建议把李绅流放到荒蛮之地时,是韦处厚据理力争,使李绅免于被流放。
D.韦处厚为人刚直,受皇帝及人们敬重。因敬畏他,百官在禀告事情时不敢掺和私情。但韦处厚在用人方面因善邪不分又被人们讥笑。
小题4:把文言文中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
(2)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
(3)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籍:登记
B.坐巡抚朱钦事坐:因…受牵连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第:府第宅院
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举:被举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逐吏而代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帝即位,斥以予民作《师说》以贻之
C.璜因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不如因善遇之
D.万言诉于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     )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⑥二臣无与,乞罪臣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4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4分)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3)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 (《说苑·杂言篇》)
小题1:根据上述文字,简述儒家主张的交友原则和目的。(2分)
小题2:孔子对“商”“赐”的断言及依据是什么?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淳曰:“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 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从之,事遂定。(选自《明史·张淳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