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颖脱不,任真自得群:合群
B.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聊:悠闲
C.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要:邀请
D.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乐琴书消忧
B.使二顷五十亩种秫瞻衡宇
C.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既自以心形役
D.即便就酌,醉归觉今是昨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文章写作,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文言实词理解正误的能力。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答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A.群:合群(名动)B.聊:姑且。辨误:舆:轿子,非“抬”的意思。选D应该算对。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能力。A都是连词,表目的,“来”。“乃”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副词,“才”。“为”前一个是动词,“担任”;后一个是介词,“被”。“而”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并列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因亲人去世”理解错误。原文“亲老”是亲人(父母)老迈的意思。回答此题主要是读懂原文,这里是按现代文中避讳的“老”字的意思来理解的。
【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就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小孩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当时周续之(官职名)来到庐山,跟随慧远法师学佛,彭城人刘遗民也隐居在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征聘,他们号称“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周续之出山,和学者祖企、谢景夷三人,一起在城北讲授《礼记》,给他们“雠校”的官衔。他们住的公寓,就好像是马队。所以陶渊明写诗给他们说: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肄,校书亦已勤。”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相等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讼阋:不和,争吵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行状:轮廓、式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母孝闻
振施为务
B.卿本无***心,何为相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
C.无吏之所拘
设酒食,对之燔契
D.赵郡农民德
何阴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小题4: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3分)
②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4分)
小题5:给文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用/线即可)(3分)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允济 遗衫路,行十数里方觉
B.归,不烦守也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
D.得盗葱者 如言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毛 子 传
【清】施闰章
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
负才任达,善诗歌乐府填词。与人坦然无所忤。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一时诗人尝就甡问高下,甡略示次第,或闻而恶之,往往思中伤。甡又困诸生。家贫遭乱,佯狂,髡发缁衣走山泽中。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仇者摘其语以为谤诽,谋讦而***之。已而按验无实,得不。甡自以为无罪,虽数滨死无所害,益复不检备。仇者愤不得泄,乃胠其箧,发所著书焚之,又欲借他人事之死。里中善甡者咸谓当出亡,相哭而别。于是之齐、之楚、之郑、卫、梁、宋间。尝登嵩山,越数峰,远望凄怆不能上,曰:“吾力衰矣。伤哉!贫且多难,吾安归乎?” 
甡所为诗,率托之美人香草,以写其***激之意,缠绵绮丽。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按节而歌,使人凄悦。游靖江,当垆冯氏者悦其词, 欲私就之。甡谢曰:“彼美不知我,直以我为狂夫也。”径去。过海陵,抵淮上,山阳令朱禹锡故甡,为召诸名士词人毕集为欢。而吏部张新标父子嗜诗,有名园,中秋夜会客数十人,伎乐合作,甡倚醉扣盘,赋《明河篇》,凡六百余言。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甡虽处困穷,所至尝乞食;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
甡自少受知华亭陈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然跌荡文酒,颇不自惜。平生长于《诗》,取毛、郑诸家,折衷其说,著《毛诗省篇》。今旧集多毁,存诗词若干卷,友人蔡大经为刻行于世。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甡年四十余尚无子,自言当以客游老云。
(摘自《施愚山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犯法获罪
B.又欲借他人事之死构:挑拨离间
C.山阳令朱禹锡故甡善:友好,亲善
D.平生长于《诗》治:从事研究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毛甡文才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与人坦然无所忤
②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
③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
④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
⑤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
⑥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甡因品评诗人的优劣而结怨于人,最后竟遭陷害,这表现了他“与人坦然无所忤”的性格特点,也暴露出陷害者的卑鄙、阴险。
B.山阳令朱禹锡和吏部张新标父子都曾于中秋之夜召集众多名士与毛甡欢聚宴饮,可见他们对毛甡的才华赏识有加。
C.毛甡从小就和兄长齐名,且受到陈子龙的知遇,他擅长经学词章,才华横溢,但大半生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D.毛甡纵情于作文、饮酒,虽然到了四处乞食的地步,但“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表现他的才子气质和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3分)
译文:                                                                                     
(2)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勿听;诸大夫皆曰‘可***’,勿听;国人皆曰‘可***’,然后察之,见可***焉,然后***之。故曰‘国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小题2:“故曰:国人***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