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   ②则斗卮酒
B.①赵急,请救齐      ②长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归  ②今行无信
D.①齐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3分)
(2)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3分)
(3)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项“再”应为“两次”;C项“客”应为“像对待客人一样”;D项“明日”应为“第二天”。所以选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给”;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表比较的介词;C组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两个“因”皆为“于是”。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是孙膑自我界定的话,与军事才能无关;③是交代齐魏两国交战的情况;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所以选B。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因”“导”“轻锐”“倍日”“白书”“乃”“烛”。
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理乱丝不可紧握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乃易其:破旧
B.女觉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发:发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王葬鱼骨于海岸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乃是履弃之于道旁②作《师说》贻之
C.①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降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①命左右履之②吾还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①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②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①膳其肉,味倍常鱼②常令樵险汲深
C.①其轻如毛,履石无声②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D.①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②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
A.阙秦以晋,唯君图之
B.晋函陵,秦军氾南
C.烛之武退秦师
D.缒而出,见秦伯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取之?
B.若亡郑而有益君/莫若遣腹心自结
C.舍郑以为东道主/彼与彼年相也,道相似也
D.夫晋,何厌有?/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之,不仁敝:损害
B.夫晋,何之有厌:嫌弃
C.朝济而夕设焉版:版图
D.又欲肆其西封:封邑,封地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其爱国精神可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在整个劝说过程中,烛之武只字未提为郑国乞求的话,处处为秦国着想,让秦穆公充分认识到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C.在分析亡郑、存郑的利弊过程中,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比中让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真正目的。
D.烛之武能退秦师成功,除了其智慧和外交才能外,秦、晋之间有矛盾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之啖:吃B.项王按剑而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部D.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3:加点词语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B.素留侯张良
C.项伯***人,臣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
小题4: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分)
(2)此亡秦之续耳。(2分)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小题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有敢随王者三族罪:过失,错误
B.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不是,没有
C.士争临城死敌:抵抗
D.景帝召田叔粱案:通“按”,审查,追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②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B.①公以言孟舒为长者也②厌之有
C.①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①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②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9分,共15分)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晋 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
注:①厉,通“癞”,癞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逢其妻,从买栉:排列
B.刀在琴中内:里面
C.吾固不与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悲征一国者
B.此天籁之音无伤也是仁术也
C.而妻所知击破沛公军
D.刺韩王木欣欣向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了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韩国王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的人们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暴政之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各3分,共9分)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2)政***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