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防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吏之以出掖:鞭打
B.而佖望必诣昉朔:阴历每月初一
C.是私恩也市:买卖,交易
D.普出镇寻:不久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③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C.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D.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
译文: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卢多逊)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
(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这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掖:搀扶。
小题2:
试题分析:②表现李昉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⑤表现他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它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
小题3:
试题分析: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短:短处。闻:使……闻,上报。为……所:被动结构。(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这些。(5分,素:一直。善:与……交好。不之信:倒装句,不信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6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闻道也先乎吾固:本来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道:学习道理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身也,则耻师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B.欲人无惑也难矣师道不复,可知矣
C.今其智反不能及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皆出于此乎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B.文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文中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论证。
D.为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选文的第②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阐述了“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
小题4: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夏荡舟①,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注】①夏荡舟: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夏力大,善于水战,后来为夏少康所***。②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传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小题1:孔子为何称赞南宫适?(2分)
                                                                                         
小题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观。(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史记•春申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使赂楚,约为国与:结交
B.今太子力未能有以秦也利:使……得到好处
C.应侯以秦王闻:知道
D.太子已远,秦不能追度:估计
小题2:古人云:“春申君以智能安楚。”以下全部表面其“以智能安楚”的一项是(   )(3分)
①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②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③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④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⑤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⑥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完奉楚王命令与黄歇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停留了好几年,当楚顷襄王病重之时,却无法回国。
B.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C.黄歇返回楚国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封为春申君,后来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池,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2分)
                                                                                           
(2)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③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2:以上文段中,孔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孝的?他认为“孝”的核心精神是什么?(3分)
[注]①几:轻微、婉转; ②劳:忧愁、烦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2:以上选段中,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言与行,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