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门人之游夏方:比拟,相比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C.是知成败也 一:相同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孝谨闻久之,能足音辨人
B.有暇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C.士有名,不虚然哉汤问棘也是已
D.齐桓得管仲霸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1)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与孔明对话的人水平不能与孔明相当,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2)借以放眼纵观,开畅胸怀,足够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矜悯:怜恤、同情。对于课内的重点实词,平时学习一定要强化落实。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两个之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前句“以”译为“因为”;后句译为“凭借”。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 D.项前句“而”译为“因而”;后句表转折。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实现“宿愿”不当。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敌”解释为“相当”,“是以”解释为“因此”;第二句时注意“所以”解释为“用来”,“极”解释为尽情享受,“信”解释为实在。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于是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又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濮阳周氏匿:隐瞒B.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为郎中拜:授官D.诸将皆吕后意阿:迎合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6分)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            ,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                ,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                        ,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               ,              
小题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乎?”
(《战国策·齐策四》)
小题1: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齐王使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A.苟无民,何有君?B.是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当十。D.至老不嫁,养父母。
小题3: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小题4: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小题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小题1: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外内之弃:厌弃B.不亦乎诬:荒谬
C.焉用之文:文饰,动词D.以绵上为之田:田地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禄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小题3: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本篇表现了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2分)
②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2分)
③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完白山人传      清·包世臣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合。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去东台。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       (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②孤露:父母死亡。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分书:书法的一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氏家益,不复能客山人空乏
B.篆于贾肆卖
C.遍于诸公介绍
D.而余去东台到,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3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          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5分)
(2)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