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领选,武帝曰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之器:看重。
D.时人以远致许:答应。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4分)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6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声,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声。(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处,译对一处得1分。)(2)(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题中,D项错误,“许”的解释错了,应是“认为或表扬”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一语筛选信息。其中,①是时人的看法,②是获封的原因,⑥与直言劝谏无关。因此,凡含此三项之一的选项都应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发现其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所以”表示“(是)用来干什么的”的意思;“大名”即很好的名声。第(2)句中,“寻而”是时间副词,表很短时间,相当于“不久”;“蒙尘”特指天子失去皇位流亡在外,遭遇危难;“承诏”即接受皇帝诏令。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的侄儿嵇含相互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不久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都,借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帝王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宣告说:“今日西征,希望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授予嵇绍使持节、平西将军。继而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认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恢复了他的爵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也。壬申,朝于武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夫熊蹯不熟胹:烧煮
B.初,盾常首山田:耕种
C.君赐臣,三行可以罢觞:进酒
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罪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分)
①使鉏麑刺赵盾           ②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③晋灵公饮赵盾酒         ④盾遂奔,未出晋境 
⑤得民和……盾复位       ⑥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力改变。
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
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
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2)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最智伯怨:痛恨
B.卒释之去:使……离开
C.何乃残身形苦:痛苦
D.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④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③⑤B.①③④C.④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 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 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退而之曰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之也    勖:勉励
D.比其,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孤轼、辙哭言曰学废生,奈何?
B.二孤奉事状拜以授光皆识大义
C.父母非乏财今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洵去世后,司马光前去吊唁,苏轼和苏辙告诉他,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并请司马光为他们的母亲写墓志铭。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到,但是恐怕会有人讥笑自己的丈夫,就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家,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韐(ɡé),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图自安,此情实也。”密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缢。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毅然不可回夺。
(选自《宋史》卷446,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②蠲(juān):免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密以闻,诏许之疏:奏章B.涸以为田,至六倍衍:扩展
C.官吏悉遁,或舟请行具:准备D.且阴城守以待变治:整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款附图自安复守真定
B.吾汝请鉴湖民侵耕
C.韐请蠲之酌卮酒
D.主辱臣死至临大事毅然不可回夺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耠“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3分)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④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⑥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韐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C.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4分)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渠欲君作记     得:得到。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者辨:区别。
C.出一致       处:退隐。
D.以诗酒诸公间     游:游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以我故为之其出于此乎
B.容或有之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胁肩入市于是乘其厉声
D.予于此犹有未满者斯天下之民至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4分)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4分)
小题4:选文中作者如何分析真隐居和假隐居,对此什么态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