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①,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 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索裙苦:为……所苦。
C.想力不能独裙完:保全。
D.想知其可乘隙: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翘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
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椒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
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梧;后来李
祐在打蔡州时超了重要作用。
D.李悲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阮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
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槭而送之朝,表言必***祐,无与共诛蔡者。
(2) 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李愬)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死李祐,就没有和他一起共
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械、表、必、无与,各1分,句意1分。)
(2)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所有谍报人员都加以安抚,所以那些谍报人员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
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刊、一切、效、悉,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A.易:轻视。
小题2: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C.④是说行军过程,而非谋略;⑥是李祐的行为而非李愬的。
小题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分析可知,B.“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所说的是投降的士兵,不是部下。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械、表、必、无与,(2)刊、一切、效、悉。
【参考译文】
李愬,字元直,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失败以后,用袁滋代替他做了统帅,又没有取胜。李愬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为李愬可以任用,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李愬因为军队刚刚受挫,士气没有全恢复,于是不安排巡逻的队伍。有人提出异议,李愬说:“叛贼刚安于袁公的宽疏,我不想让他们受到惊动而来防备我。”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护理。蔡州的人因为曾经打败了高霞寓等人,而且李愬的名声不是他们平素畏惧的,很轻视李愬,不加防备。李愬性情沉稳而凶猛,他以诚心对待士卒,所以能够使地位卑微、力量弱小的士兵振作起精神而使用他们。蔡州的叛军士兵来投降,李愬常任其自便,有的降兵,其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当初,吴秀琳投降,向李愬建议说:“如果要打败蔡州的叛军,没有李祐就没有与你一起成功的人。”李祐,是叛军中骁勇的将领。李愬探听到李祐在郊野守护庄稼,就派遣史用诚率领三百名精壮的骑兵埋伏在旁边,让羸弱的士卒装作要放火烧庄稼和收庄稼的样子,让李祐看到,李祐果然轻率地出击,史用诚将他擒获而回。诸位将领平时为李祐所苦,请求***死他,李愬不听。恰逢天降大雨,从五月到七月不停,军中将士认为这是上天对不***死李祐的惩罚,将官们议论纷纷无法制止。李愬尽了力也不能独自保全李祐,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死李祐,就没有与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皇帝下诏书释放了李祐,把他送还给李愬。李愬让李祐佩带刀剑出入帐下,担任六院兵马使。李祐手捧诏书感激得哭泣,诸位将领才不敢再有议论,因此才确定了袭击蔡州的策略。过去规定,胆敢释放间谍的人灭族。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间谍全部加以安抚,所以那些间谍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当时,李光颜出战多次获胜,吴元济把精锐部队全都派出,驻扎在洄曲来抗击光颜。李愬知道这个机会可以利用,就派遣从事郑澥去见裴度,报告军队出发的日期。军队在夜里出发,李祐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李愬率领三千人马为中军,田进诚率下军殿后。刚出发时,有官吏询问前进的方向,李愬说:“到蔡州捉拿吴元济!”行进了七十里,半夜时分到达悬瓠城,雪下得很大,城边都是养鹅的池塘,李愬命令赶打那些鹅,用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依仗吴房、朗山的守护,安然无人发觉官军。李祐等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士卒跟随着他们,***死了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留下人拿着木柝像平常一样击柝报时。黎明,雪停了,李愬进驻吴元济的外宅。蔡州的官吏惊慌地说:“蔡州城失陷了!”吴元济还不相信,田进诚的军队迫近了蔡州。田进诚火烧了南城门,吴元济认罪投降,从城上顺梯而下,被关入囚车送往京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①,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题目。(1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然微以自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指南录后序》)
【乙】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惭愧B.然微以自于君亲文,掩饰
C.诏天下王勤,辛苦D.破郊畿,内地薄: 逼近,指进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予生也幸/师道不传也久矣
B.君亲谓予何/君勉之
C.见学宫祠乡先生欧阳修/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D.君乌合万余赴之/夜则兵围所寓舍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文,文天祥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阐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B.乙文,当长江防线告急之时,文天祥为国而急,多方奔走号召,结集兵力,并抱着必胜的信念率万余兵力去抵抗元兵的进攻。
C.乙文,文天祥认为国家养育了臣民,臣民应该共赴国难;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他也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而起保卫祖国。
D.乙文,文天祥面对国家的灾难,深深自责平时生活豪华,并毅然拿出全部的家赀充作军费;平时每当谈及国事,往往痛心以至泣下。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祥 捧 诏 涕 泣 使 陈 继 周 发 郡 中 豪 杰 并 结 溪 峒 蛮 使 方 兴 召 吉 州 兵 诸 豪 杰 皆 应 有 众 万 人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2分)
(2)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略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虺有言,不谷之说:通“悦”,喜欢。
B.而君独之伐:攻伐,攻打。
C.箴谏不可不熟:仔细考虑。
D.宣王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3分)
①晋厉公***郄犨、郄锜、郄至于朝②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④寡人请今止之
⑤(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⑥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3分)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3分)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王卞于军中置宴。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 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本来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假借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履:步履
D.刑余之材,长无寻焉长:生长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授校书郎B.贞以立志
C.而见贱俗人之目D.翦弃若是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被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翔实丰富。
小题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乃 芟 蘙 荟 除 粪 壤 疏 其 间 封 其 下 不 终 日 而 毕 于 是 日 出 有 清 阴 风 来 有 清 声 依 依 然 欣 欣 然 若 有 情 于 感 遇 也
(2)翻译。(6分)
①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近侍,封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会里中有徭役事,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于吴门。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碎,加诟责焉。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戾止:流传到达。②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子恩,不得此微:没有
B.先意隐君子为后属:集中
C.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对比
D.自海上得疾以归竟: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世居昆山七浦塘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一饮一食,必手加额勇气闻于诸侯
C.隐君之赋鸿雁之诗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D.乞始兴君书之,勒石于墓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余姚知县。
B.顾隐君为人忠诚老实且率性天真,生平既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也不喜欢结交官场权贵人物,不染城中人奢侈习气,即使后来做官发达富贵了也仍恪守海边平民本色。
C.顾隐君是一个具有浓郁感恩情怀的人,他虽然不曾接受郡太守的乡饮延请,但对给与他官职的天子却始终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每天除焚香拜阙外还一饮一食常思源。
D.顾隐君因经常读书而仰慕书中古人的高风亮节,一生仗义疏财且待人胸无城府,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偿后开始沉默寡言,但每逢乡里人前来求助他仍慷慨解囊。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
译文:                        
(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