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甲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君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
  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予记之属:请托B.辟而之即:走近
C.其应五方:方法D.安石声誉未振:(引起)震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于其身也,耻师焉
B.少王安石游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C.施用素学,修其政日削月割,趋于亡
D.自以为不足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议论铺垫。
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此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颇耐读。
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一段的“思之于此”。争端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肯定。
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著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不被朝廷重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
  (2)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表示可断可不断,不在评分之列)
小题5:(1) 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税赋、判决诉讼而已吗?
(2) 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方:常规、准则。解释实词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博学而无方”中“方”的意思是“方法,办法”。
小题2:
试题分析:B.与:介词,相当于“和”“跟”“同”。A.则:连词,表承接,就便,那么/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  C.以: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  D.乃:连词,表承接,于是,就(注意固定结构“既……乃……”)/连词,表他转,至于。
小题3:
试题分析:不被重用的是指“曾巩”,乙文中没有陈述“王安石”是否被重用。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1)治文书、断诉讼、岂……乎?(2)得以、行其志、迹、蒙。
附【参考译文】
[甲]
太原王君为池州知州的第二年,整修了他的朝北的后堂,命名为“思政堂”。意思说他在朝南的堂上处理政事,而在这里思考政事。这一年冬天,我路过池州作客,他要我为“思政堂”写一篇记。
王君整修此堂,更换了那些旧腐坏断的地方,修整加固以后,就不被寒暑侵逼。打开堂门就近看去,可那旧园盛景,凉台清池,都在眼前;平整的畦行,低矮的栏杆,培植的佳花美木,都在左右。王君于是退处堂中,日思夜想,不忘政事,王君治理民政多么勤力呀!
那使人应接不暇又容易迷惑的是“事”,变化无常而不可拘守的是“时”,应用没有定例但又不可更改的是“理”。知道“时”的变化而跟着它去变,见到必然之“理”而按照它去做,那么事情虽然没有穷尽也容易应付,虽然使人迷惑也容易治理。所以,如果你所给予的是顺着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安适的;如果你所给予的是违背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厌恶的。这样做的,没有不是开始于思考,然后自己有所得。自己有所得,所以叫做“德”。端正自己然后去管理百姓,所以叫做“政”。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赋税、判决诉讼而已吗?然而等他一旦有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了;思想已经达到了化境,又何止于政事呢?
现今王君来这个地区任职,施用他平素的学识,来整治州里的政事,既能够得到公余休息,又认为自己还有不足之处,而在此深思。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记。
[乙]
曾巩的文章涉猎广泛,写到后来更加精妙,本源于《六经》,参考了司马迁和韩愈的文法,当时擅长文词的人,很少有超过他的。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到王安石得行其志,就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宋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的,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罢了。”宋神宗听后觉得他的话很对。吕公著曾经告诉宋神宗,认为曾巩的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不被重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甲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君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论语·里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小题1:从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和子游的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什么样的交友观?(1分)
小题2:谈谈你对孔子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的看法。(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亭以雨名,志喜也    志:标志。
B.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适:恰好。
C.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炽:强盛。
D.寒者不得以为襦襦:短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述喜雨亭命名缘于当地遇旱喜逢大雨,而恰逢该亭落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忧同乐的感情。
B.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雨”命名的习俗古已有之。
C.文章说明了雨水对于百姓生活、社会安定、乃至官吏安逸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表现了作者重农和富民的思想。
D.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劈首破题,继而述说亭以雨名的经过,最后以歌作结,首尾圆合。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2分)
(2)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2分)
(3)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3分)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文言小段。
范式言而有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善骑射,***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家世世射受:通“授”,传授
B.善骑射,***首虏多,为汉中郎用:因为
C.与虏敌战,恐亡之数:屡次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鄙人:本人,“我”的谦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与虏敌战,恐亡作《师说》以贻
B.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今其智反不能及
C.士以此爱乐用知之知之
D.李将军之谓也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4分)
(2)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4分)
小题4:你认为李广的英名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第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时张栻经略广西,檄摄静江府教授。刘焯代栻,栻以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
光宗以疾久不觐重华宫,猎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华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辞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杨万里。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猎责之曰:“今安危之机,判然可见,未闻有牵裾折槛之士。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傅良为改容谢之。
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猎言:“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丧,陛下万一轻去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又言:“陛下即位,未见上皇,宜笃厉精诚,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会伪学禁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议皆不合。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
久之,党禁驰,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韩侂胄议开边,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且谓:“金人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计以备进讨;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列要郡,厥后皆为名将。
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以王犬才、彭辂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诸险,漕粟归、峡以待王师。及曦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朝廷命旌别淑慝。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还,卒,家无余资。蜀人思其政,画像祠之。
猎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枝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文定。
(选自《宋史·吴猎传》有删节)
【注】畀bì,给予。畀祠,给予祠禄。祠禄本是宋代一种优待官僚士大夫的政策,只领俸禄而不需要做事。后来成为当权者处理政治敏感人物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不公正待遇,朱熹、杨万里都曾经遭受这种待遇。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共子职恪:恭敬
B.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求去行:成功
C.上修大内,将移御趣:喜好
D.西事方,猎为讨叛计,请于朝殷:紧急
小题2:下列各句之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郑亡,子亦有不利
B.昨又闻侍讲朱熹遽御札畀祠臣具表闻
C.今来必出荆、襄逾湖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D.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把第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  (4分)
(2)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  (4分)
小题4:文中传主吴猎为人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