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kǔn,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诋:痛斥
B.以寇之出没恣:任凭
C.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之也乎遗:留存
D.而作之也固矣忾:愤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而父哭其子②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能遗之也乎②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传之②茅子受读题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2)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已而、累然、妻子、家)(4分)(2)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而、相与、坐、罢)(4分)(3)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工、当、旨、所以)(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遗:遗漏。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解释为“赠送”和上下文没有任何关联。
小题2:
试题分析:A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①拿、把;②因为。C语气副词,表反问。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课本中的例句,总结规律,记忆意义和用法。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沈青霞”特征是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①是皇帝减轻他的罪责,和“古之志者”无关,④说的是“一起陷害沈君的人”和“沈青霞”无关。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已而——不久,累——疲惫,妻子——妻子和儿女,家——安家。(2)而——但,相与——一起,谗——陷害,寻——不久,坐——因,罢——撤职。(3)工——精美,旨——宗旨,当——符合,所以——表方式。(判断句)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青霞就疲惫着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正巧碰上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到国境内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凭借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敌数字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水置仓                             (4)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小题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兮B.哉C.夫D.矣
小题2: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小题4: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5: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葬。孺卿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班固《苏武传》)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辇下,触柱折辕除:台阶
B.孺卿从河东后土祠:祭祀
C.子卿听陵言。壹:务必
D.自已死久矣分:职责
小题2: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惶恐饮药死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加老母系保宫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C.①子父死亡所恨②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① 泣下沾衿,与武决去② 践华为城,河为池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武对汉朝坚贞不贰的是 (3分)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②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④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⑤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⑥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
C.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3分)
(3)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 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屦以为食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郁湮:堵塞
D.岁大饥直:一直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           ②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③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④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
⑤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   ⑥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文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信誓旦旦,不其反②今我来,雨雪霏霏
B.①枝枝相覆盖,叶叶交通②不久当还归,誓天不
C.①哀吾生须臾②唯江上清风
D.①以故其后之曰“褒禅”②后人以贯休诗之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