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中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②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答:                                                                             
答案

(1)(3分)①要靠正直来培养(1分);②要与正义、正道相辅而行(1分);③要靠日积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1分)。
(2)(3分)第①句话,孟子认为向权贵进言时,要敢于藐视权贵,不要因对方位高权重而有所畏惧。(1分)第②句话讲的是绝不为贫贱、富贵、权势的压力改变自己的志节操守。(1分)这两句话都显示了理直气壮(或不卑不亢)、正义凛然的气势,体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语意理解和概括内容要点题,其前提是正确翻译文段和理解重要概念“浩然之气”的含义。参考译文: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啊。这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直培养而不损害它,它就能够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正义和正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通过蓄养正义而生成的,而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如果行为有一点愧歉之处,这种气就软弱无力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正义,因为他把正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我们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中不能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富贵不能使其迷乱思想,贫贱不能使其改变心志,威武不能使其屈服。
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文阅读(15分)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
C.不可胜数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论语•季氏篇》
②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⑤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章句下》
【注释】①谅:信实,诚实。②便辟:阿谀奉承。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④便佞:花言巧语。⑤挟:倚仗。
(1)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孔子认为应该与“         ”、诚实、“          ”的人交朋友。(2分)
(2)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中,也说“乐多贤友,益矣”,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孔子和孟子的交友原则,并从择友条件和自身心态两方面进行回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明月不离恨苦(谙:熟悉,知晓)
B.则将焉用彼矣(相:辅佐)
C.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积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之以桑B.填然
C.既来之,则D.五十者可以帛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