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河北省期末题
②“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祝福》) 更:经历
B.①“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横绝:飞越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苦:极;苦恨:极其遗憾
C.①“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 言:句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申:训斥
D.①“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约定,契约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 形容:形体容貌 ②“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玄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获甚众 乘:追逐
2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人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嘉:赞许 贻:赠送)
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木直中绳(中:合乎)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检查。发:发现)
[ 清] 郑日奎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堍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静庵文集》,有删改)
[ 注] ①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②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藉先生以传 藉:凭借,依靠
B.迫视之,所云两台 迫:靠近
C.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D.微子言,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作者景仰严先生的一组是( )
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②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
③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④偃仰离奇各有态
⑤不能强,因致礼焉
⑥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严子陵先生的高风亮节映照千古,作者一向仰慕他,对严先生的隐居地-- 钓台也十分好奇,总想一游为快。但这次送公文北上实际上还是未能如愿。
B.钓台其实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两座山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
C.有客人认为作者的脚没有跨出船中一步,算不上游览,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此行感受到了钓台的优美,收获很丰富,也非常快乐,可以算是一次真正的游览。
D.本文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极尽想象之能事,景物生动如画,引人人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俊采星驰——俊采:指人才 | 都督阎公之雅望——雅望:好名声 |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 | 时维九月——维:在 |
C.披绣闼,俯雕甍——披:披着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 |
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凌:超过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 |
与友人论学书 [明] 顾炎武 | |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①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②。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③,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三,有删改) [ 注] ①危微精一: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的简称,宋儒把它当做十六字心传,看成尧、舜、禹心心相传的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②祧:超越。东鲁:借指孔子。二帝:指尧舜。③忮:嫉妒。求:贪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往来南北 比:近来 B.未尝数以语人 数:多次 C.博我以文 博:渊博 D.非好古而多闻 好:爱好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批判行为的一组是( ) ①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②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 ③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 ④行一不义,***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 ⑤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⑥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命与仁”是圣人孑L 子都很少谈论的,但如今君子认为自己的学问超过了圣人,自己的弟子比子贡贤明,所以一味地空谈“命与仁”,而置实际问题于不顾。 B.《孟子》- 书谈到心性问题也常常着重于出去做官和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俸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这也和今人空谈心性形成了对比。 C.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只做些空洞无用和虚假的学问,那么即使天天向圣人学习,也会离圣人越来越远。这无疑对“今之君子”敲响了警钟。 D.在文中,作者批判了“今之君子”空谈心性而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了为学应继承孔孟以来的重实学而不尚空谈的观点,要做到“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博学与修身并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