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木欣欣以向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木欣欣向荣
若舍郑为东道主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子亦有不利
用亡郑以陪邻?
C.取蒙冲斗舰十艘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得过
D.吾还也
可怪也欤?
又欲肆西封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C于是;才;才;A凭借;修饰;把;B兼词;语气助词;疑问代词;D语气副词,祈使;语气副词,揣测;代词,它。所以选C。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木欣欣以向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主要考察你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 园涉以成趣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士 (3) 而操舍鞍马,舟楫 (4)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下 (5)孔子郯子、苌弘 (6)輮以为轮,其中规  (7) 亲戚之情话 (8)瑜等率轻锐继其后(9)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10)是故益圣,益愚(1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12)非能也,而绝江河。(13)乘犊车,吏卒(14)诸人持议,甚孤望
A.(1)(2)(4)/(3)(12)/(5)(8)(9)/(6)(10)(11)/ (13)(14)
B.(1)(4)/(3)(12)/(2)(5)(8)(9)(14)/(6)(10)(11)/ (13)
C.(1)(4)/(2)(3)(12)/(5)(7)(9)/(6)(8)(10)(11)/(13)(14)
D.(1)(2)(4)/(3)(12)(14)/(5)(8)(9)/(6)(10)(11)/ (13)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抬头,兀然看见一只肥硕的乌鸦,它的       地是一棵死去的无叶的树,它注视着我,而我却无心理会它,我在想:难道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乐园吗?
②分析人士指出,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在维持正常经济增速下无力承担的减排重任,那就等于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③中美古生物学者在河北省赤城县土城子组地层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恐爪龙类足迹。据称,这些恐爪龙类足迹是迄今发现最小的恐爪龙类足迹,成为鸟类      的一个有力佐证。
A.栖息即便演化B.生息即便进化
C.生息如果演化D.栖息如果进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A.①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于与之同列。齿,并列。
③耕植不足以自给:供给,供应。
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至南郡,而琮已降比:并列
③晋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C.①声非加也,而闻者彰疾:快速
②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
③失其所,不知与:和,跟
D.①此天以卿二人孤也赞:赞许,赞赏
②越国以远                          鄙:边境
③肃请得奉命表二子                  吊:慰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
① 余其能行古道(嘉奖)     ② 乘犊车,吏卒(跟从)    ③又欲其西封(扩张)
容膝之易安(明白,深知) ⑤共其乏困(缺乏)      ⑥引江北(退却)
⑦其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⑧不相师(羞耻)
⑨术业有专(学问)         ⑩金砺则利(接近、靠近)
A.①②③⑦⑧B.②④⑦⑧⑨⑩C.①②⑤⑥⑧⑨D.②③⑦⑧⑨⑩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泉涓涓始流   ②蟹六跪二螯    ③吾尝跂望矣                                   
B.①矢所与,不知 ②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③皆出于此乎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②取蒙冲斗舰十艘 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得过
D ①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陪邻 ③中江举帆,余船次俱进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