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虞美人 (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答:                                                                          
答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解析
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比喻,形象地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虞美人 (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公木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文中的三个比喻①“九曲黄河”、②“黄河之水天上来”、③“奔流到海不复回”,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归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字))
答: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体会例句中的修辞手法,仿造另一个句子。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像”的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一看就像庙里的一尊金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边句子中,没有运用比拟修辞格的一句是:
A.近来连伤风感冒都跟我请了假了。
B.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容和侵蚀我们健康的肌体吗?
C.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D.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