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来源:
(1)金属框所达到的恒定速度v2;
(2)金属框以恒定速度运动时,单位时间内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当金属框达到恒定速度后,为了维持它的运动,磁场必须提供的功率;
(4)若t=0时匀强磁场B1和B2同时由静止开始沿直导轨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较短时间后,金属框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t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在时刻t金属框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t,求金属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由
得:
(2)
(3)
或。
(4)
线框要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必有为常数,线框与磁场的加速度相等
。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有两根很长的平行导轨,间距为L,导轨间有竖直方向等距离间隔的匀强磁场B1和B2,B1和B2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B1=B2=B。导轨上】;主要考察你对电磁感应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假如两磁场始终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设计要求电梯以v1=10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那么,磁场向上运动的速度v0应该为多大?
(2)假如t=0时两磁场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5m/s2,电梯可近似认为过一小段时间后也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t=5s末电梯的速度多大?电梯运动的时间内金属框中消耗的电功率多大?从电梯开始运动到t=5s末时间内外界提供给系统的总能量为多大?
(1)求在绳未断前U形金属框架做匀加速运动t时刻水平拉力F的大小;绳子断开后瞬间棒的加速度。
(2)若在绳子断开的时刻立即撤去拉力F,框架和导体棒将怎样运动,求出它们的最终状态的速度。
(3)在(2)的情景下,求出撤去拉力F后棒上产生的电热和通过导体棒的电量。
(1)试分析说明金属杆的运动情况;
(2)求第2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
[ ]
B.
C.
D.
(1)求棒ab穿越区域1磁场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2)求棒ab穿越n个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拉力对棒ab所做的功W;
(3)规定棒中从a到b的电流方向为正,画出上述过程中通过棒ab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4)求棒ab穿越n个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净电荷量q。
最新试题
- 1对《西江月》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是他寓居江西上饶时写的。B.下阕开头两句
- 2反应(△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 3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AD、CE相距L=1.0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30°,下端A、C用导线相连,导轨电
- 4相对论的创立者是( )A.爱因斯坦B.牛顿C.哥白尼D.杨振宁
- 5将0.05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①Na2O2
- 6某钙片的标签如图所示,可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执行标准:G
- 7已知x,y∈R+,且xy=1,则(1+1x)(1+1y)的最小值为( )A.4B.2C.1D.14
- 8—Did you study Japanese?—No, I didn’t. I just sort of _____
- 9设随机变量ξ~N(μ,σ2),则p(ξ≤c)=p(ξ>c),则c等于( )A.0B.μ C.-μ D.σ
- 10I saw a woman running toward me in the dark. Before I could
热门考点
- 1下图是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
- 2如图,AB∥CD,那么∠1+∠2=( )度.
-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其建立的标志是 [ ]A.美国对日宣战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
- 4【题文】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
- 5He has got used to _____ early. [ ]A. getting up B. get
- 6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
- 7 There are many trees on_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and_____
- 8设是两个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B.C.D.
- 9选择下列句子完成下面对话。A. I will watch it.B. What are you doing?C. I"d
- 10从下列气体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白里,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烷(1)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