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若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则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
B.只要观察者相对地面运动,就一定可以出现多普勒效应 |
C.若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运动时,空间传播的波长发生变化 |
D.若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但两者相对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当两者相对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据可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当频率发生变化时,波长也变化,故选项A正确而选项BD错误;两者相对静止,当波源运动时,波长会变化,故选项C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则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发出的频率B.只要观察者相对地面运动,就一定可以出现多普勒效应】;主要考察你对多普勒效应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观察者静止,列车向他驶来 |
B.观察者静止,列车离他驶去 |
C.列车静止,观察者靠近声源 |
D.列车静止,观察者远离声源 |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
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里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
A.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
B.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
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
D.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 |
A.光速不变原理是: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D.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观察者所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的频率 |
最新试题
- 1读安徽省对外经济发展变化表,从中可以得出安徽企业( )年份(年)出口分类引进外资省直接投资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200
- 2已知圆C:,圆C关于直线对称,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Ⅰ)求圆C的方程; (Ⅱ)已知不过原点的直线与圆C相切,且在x轴、
- 3第68届联合国大会5月21日开始举行高级别活动,探讨北南合作、南南合作、三角合作等发展问题。这表明联合国A.在促进各国经
- 4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白色
- 5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
- 6阅读理解。 "Choo, Choo!" Here comes the Chunnel train. Get ab
- 7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填空。(1)D装置中
- 82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4cm,则这个圆心角所对应的扇形的面积是:( )A.B.C.D.
- 9(8分)近一段时间,网络热议“习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材料: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所不完全统计,自中共十八
- 10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
热门考点
- 1化学小组同学欲测定铜锌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甲方案:取10 g合金粉末,加入少量稀硫酸后,收集到0.1 g氢气,
- 2在3和9之间插入两个正数,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A.912B.1014C.1
- 3图表法、图像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Ⅰ.图(A)是短周期某主族元素X的电离能所示情况。则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 4若2a=3b,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2(a+1)=3(b+1)B.=C.a=bD.b=a
-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物质生活 了, 的人们可以追求精神享受了。(2)受到监狱管理
- 6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降水B.降水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C.降水包括
- 7【题文】已知全集U=R,集合M={x|<0},N={x|x≥1},则集合M∩()等于(
- 8将白糖、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适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酒精C.食盐D.食用油
- 9下图中哪一条曲线能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 ]A.a曲线B.b曲线C.c曲线
- 10利用图形面积可以解释代数恒等式的正确性,也可以解释不等式的正确性。(1)根据下列所示图形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 (2)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