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入射小球得到较大的速度 |
B.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后速度为水平方向 |
C.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碰时无动能损失 |
D.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 )A.入射小球得到较大的速度B.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心】;主要考察你对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如果每次入射小球从同一点无初速释放,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点应当比较密集 |
C.测定P点位置时,如果重复10次的落点分别为P1、P2、P3……P10,则OP应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OP1+OP2+…+OP10) |
D.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P1、P2、P3……P10圈住,这个圆的圆心即是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 |
图10
A.Δp1=-3 kg·m/s,Δp2="3" kg·m/s |
B.Δp1="3" kg·m/s,Δp2="3" kg·m/s |
C.Δp1="3" kg·m/s,Δp2=-3 kg·m/s |
D.Δp1=-10 kg·m/s,Δp2="10" kg·m/s |
图11
A.a、c两车的运动速率相等 |
B.a、b两车的运动速率相等 |
C.三辆车的运动速率关系为vc>va>vb |
D.a、c两车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
图12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
B.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动量不守恒 |
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 |
D.无论何时放手,只要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
A.A、B最终以相同速度运动 |
B.A、B最终速度均为零 |
C.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
D.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
图8
最新试题
- 1在当下的房地产热中,各种广告充斥着购房者的视野。但 人们却时常陷入虚假广告的误区:天然水景实际上是臭水沟,配套设施长期不
- 2下面五个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5分)气充斗牛 契而不舍 锋芒必露 来势凶凶 人际罕至
- 3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 非特
- 4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Fe2+,NH4+,Cl-,SO42-,HCO3-↑中的几种,取该溶
- 5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将“宽带中国”计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经济社会发
- 6(本题满分12分)已知,周长为14,,求顶点的轨迹方程.
- 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易失去电子B.该粒子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C.该元素属
- 84x2-(y-z)2的一个因式是( )A.2x-y-zB.2x+y-zC.2x+y+zD.4x-y+z
- 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
- 10右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由散点图可知,用水量y与月份x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直
热门考点
- 1Many of them have ______ gift for riding wild horse and can
- 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存在匀强电场,场强沿y轴的负向;在y<0的空间中,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
- 3 She ______ to win because she was the best.A.wishedB.deser
- 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在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
- 5—How do you get school?— bus. My home is
- 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 7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下列属于有损他人人格的行为是[ ]A、上课时拒绝与邻桌同学聊天B、在学校食堂按秩序排队C、争
- 8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
- 9某大学一个专业团队为某专业大学生研究了多款学习软件,其中有A、B、C三种软件投入使用,经一学年使用后,团队调查了这个专业
- 10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