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OA绳上的拉力为10N
B.OB绳上的拉力为10N
C.m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10(-1)N,方向方向水平向左
D.m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10N,方向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对接点O受力分析如图
把F1和F2分别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沿水平方向列方程:…①
沿竖直方向列方程:…②
由①②联立得:
由上述计算知绳AO对M的拉力,故A正确.
由上述计算知绳BO对M的拉力,故B错误
对m受力分析如下图:
水平方向列平衡方程:…③
由③解得:。故m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综合了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平衡条件应用等内容.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对象选取,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该题难度中等.
核心考点
试题【两物体M、m 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放置,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重20N,M、m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绳】;主要考察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两小球间距离将增大,推力F将增大 B.两小球间距离将增大,推力F将减小
C.两小球间距离将减小,推力F将增大 D.两小球间距离将减小,推力F将减小
①若在小钩上挂一质量为M的物块C并由静止释放,可使物块A恰好能离开挡板P,求物块C下落的最大距离。
②若物块C的质量改为2M,则当物块A刚离开挡板P时,C的速度为多大?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
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物体 |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
D.地面上同一地点,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
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
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
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A.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 |
B.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 |
C.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 |
D.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 |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无 声陈奕纯无声,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孤独。山水万物,有大美丽,但游历其中,如果能找出你最养眼的一
- 2室温时,1 L 0.15 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2.24 L CO2(标准状况),然后温度恢复到室温。下列
- 3_____ by the belief that a key university is beneficial to o
-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然后介绍朔方那“如粉,如沙”,旋风一来蓬勃奋飞的________景观
-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基本反应的类型。(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6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填一个合适的条件).
- 7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A.自然灾害B.原来就这样C.洪水泛滥D.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 8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 懊悔 污侈 澎湃 B、嫉妒 臃肿 瞬息 筹划 C、锋芒毕露 家喻
- 9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一定的是( )A.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
- 10这幅漫画大家一定很熟悉,请阅读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简单地写出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门考点
- 1计算:a4b÷a3=______.
-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B.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C.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加强依
- 3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农奴制度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C.完成了
- 4现从8名学生中选出4人去参加一项活动,若甲、乙两名同学不能同时入选,则共有 种不同的选派方案.(用数字作答)
- 5放学后小华和小夏从学校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华和小夏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华15分钟到家,小夏20分钟到
- 6丹顶鹤夏季在黑龙江的沼泽地区繁殖,冬季在长江中下游越冬,这种现象属于[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 7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 8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A.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都占22.4LC.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有相同
- 9.随着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在加深,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1)初中学习有哪些显著变化?(至少三点)(2分
- 10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是 [ ]A.适应环境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