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 又函数
(1)证明:在上也是增函数;
(2)若,分别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记集合,,求.
(1)证明:在上也是增函数;
(2)若,分别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记集合,,求.
答案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解析】(1)证明:任取,则
且在上是增函数,.又为奇函数,
故
即,在上也是增函数.
(2)由,
令,则,记,由知,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故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
(3)由在,上是增函数,
或,又,
所以,
即对恒成立.
,
当时取得.
即, 故
且在上是增函数,.又为奇函数,
故
即,在上也是增函数.
(2)由,
令,则,记,由知,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故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
(3)由在,上是增函数,
或,又,
所以,
即对恒成立.
,
当时取得.
即, 故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 又函数(1)证明:在上也是增函数;(2)若,分别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若记集合,,求.】;主要考察你对函数的奇偶性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己知函数是偶函数,当时,函数单调递减,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 B. | C. | D. |
【题文】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有下述命题:
①若是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②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③若对,有,则函数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
④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是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②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③若对,有,则函数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
④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 B.2 | C.3 | D.4 |
【题文】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
A. | B. |
C. | D. |
【题文】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
A. | B. | C. | D. |
最新试题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观孤鹜暇日天高地迥B.宵逝南溟北冥云消雨霁C.盘桓耸萃荟翠德合一君
- 2关于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C.变态发
- 3要焊接一个如图所示的钢架(BD⊥AC于点D),需要钢材的长度(接缝不计)是( )A.35mB.(25+5)mC.7mD
- 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请你仔细观察,猜想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1)______;(2)______
- 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
- 6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交通便捷。读图,完成5~7题。小题1: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
-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烧碱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8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
- 9阅读漫画《儿子上大学》,你想对这位“学哥”说( )A.家长关爱孩子很正常,我们要“笑纳”B.将来我考上大学,也让
- 10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在棱CC1上,C1E=3CE,设平面A1DE与正方体的侧面BB1C1C交于
热门考点
- 1阅读理解。 The Read family come to a new big city, but Mrs Re
- 2在下列所示的各图中,分别标出了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导线所受的磁场力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3用绳子系一条鱼,手握住绳子提起这条鱼,鱼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此力对应的平衡力是( )A.鱼拉手的力B.手拉鱼的力C.鱼
- 4________ Pierre began to help his father with the farm work
- 5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于倾角为的斜面体上,斜面体B的质量为M,现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体随斜面
- 7《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一文中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 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 8如图所示的几张有关摩擦的图片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机器运行时,轴和轴承之间的摩擦B.人写字时,笔和纸之间的摩擦C.人
- 9I was told that by 1990 things were beginning to improve, __
- 10各地纷纷邀请普通公民旁听人大会议表明 ①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