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水中的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用量过少等
(4)比色法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制备泡菜的盐】;主要考察你对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 ]
B.200mL
C.300mL
D.400mL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
C.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D.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
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kg
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mg/kg
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
泡菜制作是以乳酸发酵为主,同时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兼有蛋白质分解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冷加工方法,对蔬菜的营养成分、色香味的保存十分有利。千百年来,泡菜不但以其酸鲜纯正、脆嫩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悠长的特点吸引众多食客,还因其开胃口、促消化、解荤腥、增食欲的功效为世人所接受。泡菜的制作工艺如下:选料→预处理→配制调料→泡制。泡菜的制作看上去很简单,但要泡出色香味形俱佳、营养卫生的泡菜,应该掌握原料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装坛等技术。如调料是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泡菜坛的选择亦关乎泡菜制作的成败。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从其结构分析,属于哪类生物?
(2)请用反应式表示出乳酸发酵的过程。
(3)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试说明其原理。
(4)试讨论泡制泡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
最新试题
- 1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且AB=6,BC=10,则OE=____________
- 2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 )1. A.ringing
- 3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 ]
- 4空气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A.人体舒适度B.紫外线指数C.污染指数D.霉变指数
- 5诗歌赏析。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①,报得三春②晖③。 【注释】寸草心①:
- 6如图,把振动的音又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却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 现像的原因是:音叉的__
- 7已知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______.
- 8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
- 9点A(2,m)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 [ ]A、24B、-24C、6D、-6
- 10在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节肢动物B.爬行动物C.鱼类D.两栖动物
热门考点
- 1动物的运动对自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动物运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动物适应任何生活环境B.能
- 2— What did your father do last weekend?— He ___________ at h
- 3下列物质都能与氯气反应,点燃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的是( )A.铜B.铁C.氢气D.钠
- 4ABC中,A(0,1),AB边上的高线方程为x+2y-4=0,AC边上的中线方程为2x+y-3=0,求AB,BC,AC边
- 5如图,在△ABC中,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BC=8cm,AC=5cm,则△ADC的周长为( )A.14cmB.13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If you still need to relax and want to head overseas, don’t
- 8计算:22+(23)2=______.
- 9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亚马孙河C.长江D.苏必利尔湖
- 10阅读理解。 An Australian-based scientist announced yest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