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
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D.如果de等于cd,刺激d点,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
(2)图乙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____,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出的毒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抑制运动(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微量注射此毒素可以阻断__________,使肌肉松弛性麻痹而达到除皱的功效,这种毒素作用的位置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处。
(2)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_。
(3)皮肤被针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_________。
(4)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颈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5)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血清中存在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对侧腿有无反应?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
(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接收ATP信号的细胞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 )A.欧洲B.拉丁美洲C.北美D.非洲
- 2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_____________
- 3某人用力F把重力G的木块紧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2N,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的重力与人对木
- 4直线x-y+5=0和x=3的夹角为( )A.30°B.45°C.60°D.90°
- 5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6阅读理解。 There is a new park near Andy"s home. It"s fine to
- 7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
- 8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备乙炔的反应原理是CaC2+2H2O→Ca(OH)2+C2
- 9-Where is your father? -He ________ on business for t
- 10已知半径为120mm的圆上,一条弧的长是144mm,则此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为A.1.2B.1.44C.1D.
热门考点
- 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 2用括号内代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This is (我) Walkman. That"s
- 3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T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常
-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在图一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2)图一中表示春分和冬至的字
- 5The government is now trying to provide _______ health benef
- 6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买。如新郎、新娘在婚庆上穿的礼服,一件质量上乘的礼服售价在千元甚至在万元之上。
- 7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 8已知y=f(x)为R上的连续可导的函数,当x≠0时,f′(x)+f(x)x>0,则关于x的方程f(x)+1x=0的根的个
- 9所有的生物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 ( )
- 10出现“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