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如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
项长之印 河间玉玺
项长之印 河间玉玺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广泛推行封国制 |
C.实行郡县两级制 | D.推行单一县制 |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玉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故选A。BC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汉初政治制度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的势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试题分析: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玉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故选A。BC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汉初政治制度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的势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如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题文】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得到加强 | 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
C.宰相数量增加 | D.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
【题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下列哪种选官用官制度?( )
A.察举制 | B.九品中正制 | C.世官制 | D.科举制度 |
【题文】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①②③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他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地位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4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分)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他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地位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4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分)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5分)
最新试题
- 1----- The cake is delicious.------Well, at least it is _____
- 2(32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
- 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
- 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应注意,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在______内,并且要让单摆在______内摆动.(2)
- 5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则A∩(CUB)等于( )A.{4,
- 6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在对应的栏目里打“√”)。(12分)按成员性质分按地理范围分按职能范围分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
- 7Shanghai celebrated____one year countdown (倒计时) to the openi
- 8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盛名。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
- 9某商场对今年“家电下乡”A、B、C三种品牌的电视机在第四季度销售情况进行统计,绘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
- 10he problem will be fully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______the
热门考点
- 1下列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做数学题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母鸡孵卵
- 2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使输出的结果不大于37,则输入的整数i的最大值为( )。
- 3下图是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
- 4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A的子集共有( )个.
- 5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下表说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
- 6(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已经具备有下列器材: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铁架台,还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 7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今年是“十二五”的
- 8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
- 9下列关于晚婚、晚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②晚婚、晚育是控制人口的关键措施③晚育
-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镇辐射大拇指工于心计B.抉择家具谐奏曲并行不悖C.精粹影牒股份制出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