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住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艾,少私义则套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彼,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奉而事末则不夸。不夸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柬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轻迁徙,则国家有惠,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黔县商人的运销执照

答案
【答案】(1)重农抑商。(2分)理由:民众务农,可以收获地利,端正民心民志;民众务农,则朴实而易用,有利于国家的安定。(2分)
(2)通过发放执照、征收赋税的方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2分)
(3)新现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以及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出现。(2分)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关系:重农抑商和强化对工商业管理的政策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长期发展缓慢,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2分)
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一   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西方则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近代历史阶段。在这五百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政治上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变迁。
明清两代为期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极不平常的。它苍黄翻复,屡有兴衰交替,又是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而在这五百年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变迁却相对缓慢。
⑴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9分)
材料二 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