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 B.抑商 |
C.奖励农耕 | D.整顿吏治 |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从题干中“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政府对商人的社会地位予以压制,,可知为抑商政策。海禁指严禁赴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对商业的态度,未体现农业政策,排除C项。材料也并非强调整顿吏治,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从题干中“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政府对商人的社会地位予以压制,,可知为抑商政策。海禁指严禁赴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对商业的态度,未体现农业政策,排除C项。材料也并非强调整顿吏治,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题文】(20分)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题文】(24分)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4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怎样促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8分)
(3)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4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8分)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4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怎样促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8分)
(3)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4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8分)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2: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材料1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依据材料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2,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3观点的理解。(8分)
材料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2: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材料1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依据材料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2,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3观点的理解。(8分)
【题文】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
C.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
最新试题
- 1(1)32-512+618(2)50×8-6×32.
- 2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水往低处流 ④存在
- 3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
- 4先化简再求值:2(x-5)(x+1)+(x-3)2-(x-4)(x+4),其中x=-1.
- 5—Where are the girls?—They _______ the zoo.[ ]A. have be
- 6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甲、乙电磁铁串联的目的
- 7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 8按要求填空。(14分)①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 , 。(郭沫若《天
- 9一位工人在水平道路上推一辆运料车,车的质量为50kg,所用的水平推力为250N,产生的加速度为2m/s2,设运料车受到的
- 10在北纬圈上有甲、已两地,甲地位于东径,乙地位于西径,则地球(半径为R)表面上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
热门考点
- 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 2美国政治制度中存在着双重分权制衡,正如麦迪逊和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的制度中,“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个不同的政府,然后
- 3在2,3,4,5,x五个数据中,平均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2B.2C.10D.10
- 4如图,在△ABC中,∠BAC=90°,AB=AC,BE平分∠ABC,CE⊥BE。求证:BD=2CE。
- 5注音或者写汉字。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
- 6Cu、Fe、Al、A9、Au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
- 7如图,方格中有一条美丽可爱的小金鱼。(1)若方格的边长为1,则小鱼的面积为________;(2)画出小鱼向左平移3格后
- 8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A.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都是坏的C.个
- 9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
- 10These _______ have saved many children"s lives since they 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