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
“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照管田园……其银按季支取……”可知,工资是用货币支付,雇工是为了照看田园,所以①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没有涉及雇主与佣工的人身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当时土地兼并现象,因此②③不符合,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分)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4分)
材料四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五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地区性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