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战国策》记载:“(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材料反映...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战国策》记载:“(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
①城市规模扩大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④市坊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略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战国策》记载:“(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材料反映】;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据研究发现,《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出北宋
①商业活动空间限制打破             ②商业活动时间限制打破
③城市经济经营手段先进             ④城市经济活动较为繁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人                  
A.以贝作货币B.以羊作货币C.以铜作货币D.以铁作货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汉时,朝鲜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檀弓、果下马,中国向朝鲜输出的是铜镜、漆器、铁制品。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朝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B.中朝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C.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D.中朝两地物产的差别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有人说丝绸之路上的流通不仅是商品货物,还有文化思想。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佛教文化B.基督教文化C.伊斯兰教文化D.道教文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33分)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7,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6分)
信息一:   (请勿在此处答题)                   
认识:     (请勿在此处答题)                                            
 
信息二:   (请勿在此处答题)                   
 
认识:     (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曾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3)依据图①,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图②带给当时经济领域的变化。(9分)
(4)依据图③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浦东发展的国内外因素。(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