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秦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暹罗(泰国)向明朝进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秦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暹罗(泰国)向明朝进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施
B.明朝外交政策具有区别对待的特点
C.当时泰国是明朝统治下的省级行政区
D.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派往大秦的使者次数远远多于派往泰国的次数,这说明明朝外交政策具有区别对待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代的朝贡贸易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秦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暹罗(泰国)向明朝进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向来米船到浙,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即客贩偶稀,而栈贮乘时出售,有恃无恐。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向来情形如此。”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商品经济活跃D.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D.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材料说明( )
A.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B.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D.经济政策抑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地位重要D.对“市”严格直接管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