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题目中给出的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信息,不能反映农业的发展,在商朝人们的主要衣料不会是丝绸,那是贵族的奢侈品,所以排除②④,选择D项。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出搜刮。苏州大涝,蚕桑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给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出搜刮。苏州大涝,蚕桑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给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题文】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队在打捞起来的某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及一批黄金、珠宝、象牙制品。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题文】(32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 “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伴随着1 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 “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伴随着1 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
【题文】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获得“丝国”称号的是: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英国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英国
最新试题
- 1【干燥、高温、缺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种子的贮存.______.
-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授粉与果实发育的关系,他们选择了黄瓜作为实验材料.黄瓜的花为雌雄异花,有的花只有雄蕊,称雄性花,有
- 3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
- 4某元素M所形成的气态单质分子M2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0、72、74,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下列说
- 5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
- 6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cm,4cm,5cm。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8Mom, _______ is my classmate, Michael. Michael, _______ is m
- 9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无色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B.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乙烯的
- 10— Remember to _____ the candle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 OK
热门考点
- 1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典型的 [ ]A.高原山地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 2(4分)某无色溶液可能是由Na2CO3、 NaOH 、MgCl2、AlCl3、BaCl2 、Fe2(SO4)3 、(NH
- 3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是6cm的圆面,球心到圆面的距离是4cm,则该球的体积是( ) A.B.C.D.
- 4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信访办的同志介绍说,信访办有规定,两个工作日之内,必须把收到的来信转交到有
- 5下列财产中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的是( )①李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的手机 ②张某未交纳房产税取得的
- 6根据短文内容和首字母提示,在下文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使短文完整。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 7________ its high pace, city life still attracts more and mo
- 8【题文】已知集合,则__ .
- 9血液中没有( )A.氨基酸B.葡萄糖C.麦芽糖D.维生素
- 10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甲组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乙组同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