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农业生产的衰落
B.自然经济的瓦解
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分析选项,A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B表述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是鸦片战争后;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和商品化,与手工业的发展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成就的是
A.四羊方尊B.景德镇瓷器C.灌钢法D.棉纺织技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司母戊鼎的名称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的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2011年,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鼎还是那个鼎,有什么好争B.更名是求真求实之精神的体现
C.历史研究就应随时代而变化D.教科书都没改,一定是假消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