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2分)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2分)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汉书·食货志》
注:井田一百亩约合今31亩多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谷梁传》
材料三:《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然而到玄宗时期,“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安史之乱以后,更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注:之前安徽、四川等地已开始“包产到户”农村改革试点。)……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认为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1982年1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4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初税亩的?有人说初税亩既是赋税制度也是土地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6分)
(3)材料三中《唐律》对均田制的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6分)
(4)材料四为何认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对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答案】
(1)九百亩为一井;井田分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私田(约八百亩)均分给八家耕种。(4分)
(2)坚持“古者什一,藉而不税”,认为初税亩另外对私田征收税“什一”是“非正”之举。(2分)
表面看,初税亩涉及的是征税的标准和方法问题。但其按照土地实有数目征税的做法,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从而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因而它至少对当时土地制度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3)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4分)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买卖频繁,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不可避免。(2分)
(4)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2分)
纪要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不仅统一了人们对包干到户的认识,而且还把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深化。(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可见井田分公田和私田,先在公田劳作,再在私田劳作。
第(2)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要求我盟初税亩有全面的的认识,结合所学,要注意抓住初税亩的实质改变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国有制变为土地私有制,这是是对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
第(3)问,结合材料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和“ 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可归纳为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土地兼并根源于土地私有制;第(4)问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新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在作答时要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高度组织语言。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2分)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5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8分)
材料三     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