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 下列宫殿曾是慈禧处理政事的地方(   )①坤宁宫   ②养心殿   ③仁寿殿   ④乐寿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宫殿曾是慈禧处理政事的地方(   )
①坤宁宫   ②养心殿   ③仁寿殿   ④乐寿堂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宫殿曾是慈禧处理政事的地方(   )①坤宁宫   ②养心殿   ③仁寿殿   ④乐寿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主要考察你对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城市文明的历史最早,几千年来历史不断,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很多,现存古城很多,有许多古城的历史都在几百年以上,但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据调查,包括已经批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文物大概有50余万项,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例如法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就有200余万项,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历史街区、历史遗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北京市的四合院、胡同现在已经决定不再拆了。过去提出改造旧城的政策,现在也应该转变为整治旧城和保护旧城的政策,一部分重点地区可以进行翻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伴随古镇风潮的兴起,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建筑风格和情调,与明清宫廷建筑风格极其相仿。近年来,房地产商又把安徽、江苏一带的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开发进了别墅楼盘之中,苏徽风格的仿古建筑大面积崛起。总体看来,目前城市中的仿古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明清宫廷建筑风格,二是苏徽民居风格。
材料三 历史街区保持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二战后西方经济复苏发展时期,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但是不久人们发现,推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境被破坏,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在珂本,1975年修订法律,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法律规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了历史风貌的地区”应定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加以保护,先由地方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城市规划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护条例。国家择其价值较高者定位“重要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受保护的古城文物在历史时限和数量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分)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对旧城由“改造”到“整治和保护”的政策调整说明了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仿古”现象是对城市文明历史延续的重视和保护吗?请结合材料简述其理由。(5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6分)
(10分)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颐和园风景             图二 苏州街            图三   谐趣园
(1)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3分)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3分)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4分)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 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分)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4分)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位于我国甘肃敦煌的莫高窟,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道士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据专家后来估算,藏经洞共发现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历代文物五万多件,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极具历史价值。
王圆箓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藏经洞内的经卷和文献年代久远,不敢隐瞒,多次上报各级政府。可惜的是,他的呼吁并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官员识得经卷价值,也只下令王圆箓妥善保存。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引起西方列强的极大兴趣,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来到敦煌,骗掠藏品2万多件,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骗掠藏品中之精品1万多件。此外,日本、沙俄、美国的“探险家”也参与敦煌文物的骗掠,各自有所斩获。直至1910年,仅剩8千多件文物运回北京。
——摘编自张艳梅《游访敦煌莫高窟:未湮没的宝藏》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公元4世纪开凿敦煌莫高窟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敦煌文物大量被西方掠夺的原因。(12分)
1974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的巨幅艺术壁毯,上织长城风光图案,现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对其寓意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中国的挂毯艺术享誉全球B.长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C.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D.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