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康熙帝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
题目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 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事件: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贡献: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主要考察你对康熙帝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康熙皇帝被誉为十七、八世纪欧亚大陆最杰出的三位君主之一,在许多重大事件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撤亦反,不撤亦反,决不可仿效汉景帝诛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此后康熙帝断然采取的行动是 [     ]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平定准噶尔
题型:甘肃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从下图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 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人增加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