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答案

(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8分)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重点理解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即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即是培养实用人才;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即是学习西方教学模式(或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即是模式自主、经费自筹。
(2)材料二中的大学、中学、小学的设立,困难学生的经费保障,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等,其指导思想即可归纳为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概括其意义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主要考察你对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者认为:日本学习西方的“征兵制”从一开始就转向为天皇制服务——建立的“皇军”成为一台极端忠诚于天皇的战争机器。这说明日本 
A.社会结构极不稳定B.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C.继承对外扩张政策D.士兵享有崇高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二战之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等再次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利与公司的产权地位。在法制的护航下,日本公司通过兼容并蓄式的学习借鉴,开创了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日本公司之中,尽管有着较为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个人利益仍然被视为集体利益的附属品,当两者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在日本公司中,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同时,日本公司也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在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推动下,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当中,由此催生出了质量管理的“日本模式”。
——山西教育出版社:《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3分)并分析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6分)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四 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2分)
(2)材料三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
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