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农商并重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据《张居正集》(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 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材料一 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他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材料二 张居正还规定“以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 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 追缴不力的,要受到调离或撤职的惩处。经张居正伸张法纪, 严格约束,“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材料三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 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三中可看出,《明史》对张居正作出了高度评价。请列出支持材料观点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的素质。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C.戊戌变法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D.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宣告维新思想的结束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最新试题
- 1计算:(2-3)(2+3)=______.
- 2针对当前公众的宪法意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决定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网
- 3______ you speak English, ______ your spoken English can be.
- 4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能提供“
- 5设集合A=,B=,则="(" )A.B.C.D.
- 6假如你叫Liu Mei,你的好朋友Mary邀请你去参加她的生日晚会。可是你的妈妈病了,她要去看医生。你必须在家照顾弟弟。
- 7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两种主要方法,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裂变和聚变过程质量都有所
- 8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
- 9下列关于四个量子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2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反
-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3.6L氯气与足量的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
热门考点
- 1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每50km消耗的汽油为4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0×103kg/m3
-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分子
- 3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会释放出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A.甲醛B.二氧化硫C.甲烷D.乙
-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1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细胞,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
- 5【题文】根据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 )A.东南B.西北C.正南 D.正北
- 6附加题选做题B.(矩阵与变换)设矩阵A=m00n,若矩阵A的属于特征值1的一个特征向量为10,属于特征值2的一个特征向量
- 7“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小明同学在济南街头看到某体育代表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为“湘A57681”的大巴车。据此决断下列说法可
-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cm2.A.48B.12C.80D.20
- 9小华同学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连接的实验电路(局部)如图所示。A、B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
- 10已知函数(Ⅰ)求证:对于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实数,都有;(Ⅱ)判断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