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10)
答案
(1)实行均田制。(2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4分)
(3)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分)
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和国家封建化的过程,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分)
解析
通过中俄两国对于土地问题的改革影响不同的分析,说明在不同国家关于同一问题的改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辩证地、具体地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1:北魏文官俑               图2:汉人胡食图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
(2)材料二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魏孝文帝拓跋宏认为“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只有迁都洛阳,才能“光宅中原”,“ 迁都嵩极,定鼎河,庶南荡瓯吴,复礼万国”。他还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
材料二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评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今有学者也认为,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国力耗费严重,人民负担沉重,贪污腐化加剧。
——蒋福亚《魏孝文帝迁都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拓跋宏执意迁都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有学者认为迁都与北魏的覆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内容的改革?(8分)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针对社会风俗又是如何变革的?你又如何评价?(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D.分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北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